九层石栈入青云,名字遥从岳藕分。
赤立太穷山露骨,倒悬不死树盘筋
天迟开凿留淳气,路入阳森销瘴氛。
只拟此中非世界,谁知鸡犬亦相闻。
这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赵翼从京城到任镇安府太守,越过“九层石栈入青天”的莲九更后,步入雷圩塘的感触。
雷圩是百粤古道进入镇安府治地的最后驿站,境内有那音河贯穿全境,水足,四季流瀑,田园井然,水草丰茂,庐舍依山傍水,绿坡上牛羊飞蹄撒欢,清溪间鱼儿上下打花,鸭鹅傍若无人地觅食。这一幅幅画意,诗人看痴了,才吟出“只拟此中非世界,谁知鸡犬亦相闻”的绝妙诗句。
我们来到那里,当年驿站中的营房、操兵场、大堂、官厅、兵马司、枪炮处等规模完整的建筑群,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田阳县志》所载:雷圩乡旧村东,有赵翼碑刻。当天,田阳县博物馆馆长黄明标带着我们在村里反复询问,一位古稀老人带我们到一块浅红色圣龟形大石旁说:“古时这上面建一六角亭,亭中央立这一块碑,是一位好官捐资立的,旧时,村民凡蒙冤受屈,都来此上香跪拜祈祷。”然后,老人又滔滔不绝地讲述了该碑流传的动人故事:解放初期,农村反封建迷信,有分不清文物和迷信的人喊:“砸!”一位七十多岁的农妇听了,带上几位同龄人,一夜之间把碑抬到村头的田地里,用玉米杆和杂草盖着,石碑就在那里露宿了几年,待风声停了才抬回来;兴修水利那时候,一位水利指挥部领导领着几个壮汉,拿着绳索抬扛两回,执意要拿去修水沟,在圩里传播文化种子的几位教师上前苦口婆心地劝说,终于保住了。特殊历史时期,一些妇女冒着风险将石碑抬出碑亭,涂上泥巴,埋在附近的菜地里……就这样,石碑又安然无恙地保存下来。听着乡老讲的动人故事,我们无不为当地群众保护这块碑的真挚感情所感动。
碑刻两面,高1.2米、宽0.81米、厚0.15米,字迹清晰,一面为清乾隆三十三年农历五月初六镇安知府赵翼禁役的告示。另一面为清乾隆十四年农历二月初十,奉议州州牧燕章诚“严禁收征钱粮之窃弊”的告示。老人见我们要抄录碑文,忙从堂屋里拿来水和钢丝,坐在碑前,帮我们刷去落在碑文内的尘土,脸上溢满神韵,侃侃而谈古时雷圩塘的繁荣、过往名宦大贤和商旅,还给我们背诵起赵太守刻在碑上的条令:“官人及随家人需脚力,应其自为顾,不得沿途出票动用民夫……蕃臬用夫八十名,道用夫六十名,府用夫三十名,佐贰、州、县用夫二十名……应给夫价各员按日、按名自行捐付……”知疾苦、听哀思,赵太守对镇安人民的情愫,尽在910字碑文内。憨厚的庄稼老人,闭上眼来,能流利地背诵出二百五十年前刻在碑上的告示。想来,碑文内容已扎在人们的心底深处,人们对出告示的长官,是何等地思念和厚爱啊!
那片刻的感触,又使我联想到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根据记载,那一年,恰逢镇安各地遭水灾,饿殍遍野,人多瘦饿而死,里甲疲敝,驿站圯废,地方政令凌乱无章,徭役繁多,民不堪扰,仓吏社卒趁着赵翼奉朝廷赴滇从军,春放常平仓借谷时,以小筐六十个借出,到秋收还仓,别制能盛一百二十斤大筐收,鱼肉百姓,平民敢怒不敢言。他回府后得知,目睹府内吏卒们腐败的官场内幕,他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命令仓卒于秤杆六十斤处凿一孔,贯锤绳于其中,不可移动,由民众自己把秤杆。这样,来交两筐者,剩一筐回家。那天,民众在镇安府城内大摆酒席,庆贺赵知府的恩惠,使府圩内所有酒楼、粉摊人满为患。还将作恶多端的归顺州监仓和书吏捆绑起来,拿到仓外暴晒,众吏只得战战兢兢地趴着。
赵翼当年的爱民亲民,百姓感念有加。他调离镇安后,“巾车出城满街人户无不设香案跪送……陈恂等七十余人又送万民衣伞至广,计程四千余里,距余出镇安已六、七月矣。亦可见此邦民情之厚也。”(赵翼《镇安仓谷田照二事》)。如今,德保县人民政府组织人力物力,搜集赵翼在镇安期间所作的诗文,出版《百粤神韵》等文集,广西大学等学术研究单位举办“赵翼在镇安研讨会”,还着手筹建赵翼诗碑林园。
新闻推荐
阳国土资告字[2017]8号经田阳县人民政府批准,田阳县国土资源局决定以挂牌方式出让以下2幅地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挂牌出让地块的基本情况和规划指标要求...
田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田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