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春,我跟随县革委政工组直属单位20多人组成的三分之一宣传队,来到田林县乐里公社文化大队蹲点。当时我被分配到“老大难”大队之一的岩荣生产队,1973年才收队回县,一驻就是4年。
2014年3月,我回了一次岩荣,已经时隔40多年了。这40年后的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党的各项富民政策的落实,岩荣与时俱进,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八新”。
路新。1998年,乐里镇开展屯屯通公路大会战,从马乐屯修建屯级公路,连通岩荣、岩塘、仲章、庭桑、平康、渭显主线和渭志、渭谷、八朝支线。岩荣屯自筹资金,从山顶的屯上开通到山谷下面几条机耕路,连通58亩田。通路后,全屯现有6辆面包车,4辆三轮车搞客运,5辆摩托车方便自家往来,家家门前还停有小型拖拉机。从岩荣下县城乐里,都是坐车出行,20多分钟就到了,十分方便。下田劳动也是坐车出门,收完谷子装上车,一下子就回到家。而40多年前,从岩荣到乐里要步行两个半小时,往往五更鸡叫就出门,到乐里已经七八点钟。出门做工要下坡,收谷、打柴回家要上坡,沉甸甸的担子压得人的背都弯了,人也矮了一截。
房新。岩荣已建成三排整齐的钢筋水泥砖混结构楼房,共有30多幢,每幢二、三层之间,有的粉刷成乳白色,房屋沟缝细致,雨水飘不进,非常坚固。楼房前后水泥硬化,十分干净,家禽家畜房另搭一处,显得美丽、整洁。而40多年前,全屯只有14户,其中2户“五保”,都是低矮的茅草房,屯里杂草丛生,到处是牛尿马粪,一遇雨天,臭水横流,没有落脚的地方。
食新。一到岩荣就闻到扑鼻的饭菜香,我找到当年的东家黄兆录的家里,他们正在吃饭,桌上摆着一盘姜炒鸡肉,一碟蒜炒腊肉,一碟青菜,一碗野菜汤。我上岩荣并没有告诉谁,当然不会是为我准备的,我只不过是个不速之客。我没有客气,当下就同他们进餐了。我问:“平时你们都是这样吃吗?”他的儿子阿峰说:“这些菜都是自家产的,爱吃就做,现在粮食自给有余了,鸡鸭都吃谷子,玉米喂马喂猪,每年我们家还在市场卖一两车谷子。”我再问:“其他农户是不是像你们这样吃?”他说都差不多。而40多年前,岩荣是全县闻名的“吃饭靠统销、用钱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三靠”队。
衣新。岩荣屯人口现在已发展到180多人,村民们都穿着时尚,花季少女也穿上了超短裙,她们说乐里街上人怎么穿她们就怎么穿。成年女子穿着也讲究,乐里商铺有卖的她们可以凭着个人喜好买。男青年爱穿花衬衣,他们是在广州、深圳打工的,说是要接近那边的生活。小男孩和大男人穿着比较随便,但大人分不清谁是干部谁是农民,能穿去劳动也能穿上街,不过穿个两三年也就不穿了。而40多年前,人们穿着十分破烂,一件衣服补了又补,一年四季都在穿。国家发给每人一丈多布票,大部分家庭没有钱买,他们就凭生产队分配的几斤棉花,纺纱织布,蓝靛染制,男男女女都穿一身土布衣服。
人新。时隔40多年,岩荣人的老面孔渐渐不见了,或已经离世,当年的劳动力只剩几个老太太,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这是一代农村新人。我要说的“人新”除了青年人这层意思之外,还有深一层意思就是当年为了挽救生产队,留住劳动力,我们鼓励屯里没有血缘关系的青年男女确定对象关系,娶嫁结婚。现在,他们的子女都已经长大成人,成为岩荣新一代的主要劳动力,这是“人新”的另一个解释。而40多年前,全屯人口只有78人,因为穷娶不上媳妇,男的到外地上门入赘,女的为了离开这个穷地方,都选择外嫁。
地新。岩荣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受到邻近的那色村植树造林的影响,大家上山圈地,开垦种树。后来,退耕还林,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山上除了石头,能种树的地方都绿化了。他们大力种植杉木、八角、油茶、油桐、板栗、桃李、芭蕉、粽叶、芝麻、生姜、红薯、木薯、八渡笋等,凡乐里市场辐射到的农作物,他们都种,天天都有产品拿到乐里市场卖。村民黄美芬讲,她在中元节和春节光卖芭蕉叶和粽叶一项就收入一两千元。2014年,八桂公路改道经过岩荣,正碰上黄兆录的一片杉木林,不用砍工,不用搬运,公路建设单位一次性补偿52万元。其他农户也得补偿十几万或几万不等。记得40多年前,生产队集体搞副业,男的上山砍柴火,大树砍成段,树段劈成柴,堆在公路边,哪个单位想买柴火,就和生产队联系,量方付钱。女的捡橡子果或割栓皮,卖给收购站。生产队年终分配包括粮食、油茶、棉花、副业收入等,工分值只得0.18元至0.20元左右,这就是一天劳动的收入。当时岩荣杂树丛生,茸草成海,岩荣是从岩茸演变而来的。
水新。县里有关部门拨给岩荣人畜饮水项目资金,在离屯子二十米的山沟里,开挖了一个大水池蓄水。从水源池用电抽水到供水池,再接管子到各农户,让村民也用上了自来水。而40多年前,全屯吃用水靠村头一棵大树根流出的水,水又臭又涩,二三月份用水桶排队,在那里掏水,一天只等得一两挑。
机械新。岩荣现在家家户户必备打米机、粉碎机、切蔓机和小型拖拉机,我问东家黄美兰,3个小孩3个家,各户买一种机器轮换使用不就行了?她说不方便,反正这些机械不贵,又有补贴,买得起就买了。而40多年前,岩荣从没听到过一声机器响。
当然,主要是通电之后,电力带来光明,带动了各种机器运转,也带来了电视、通讯的发展。据说,现在岩荣家家有电视,平均每户有3部手机。如今的岩荣和全县各地一样,正向小康社会迈进。相信明天的岩荣会更美好。
新闻推荐
本报田林讯田林县平塘乡兴六村平上屯地处1200米海拔的高寒山区,这里土地湿润而肥沃,适宜种植杉树、八角等经济林。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该屯村民采取集体联办、联户合办、农户自办等形式在开荒...
田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田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