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荣根,田东县财政局干部,2016年6月,受组织选派到林逢镇民族村担任第一书记。期间,他坚持以第一书记为纽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严守纪律,扎实工作,与其他扶贫工作队员、镇村干部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发展支柱产业,为贫困群众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用力——实现产业脱贫
“三大战役一大保障”是田东县***的重要抓手,鲍荣根审时度势,带领村“两委”紧紧抓住脱贫良机,与驻村工作队紧密配合,在经过大量走访调查摸底,全面掌握民族村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业为主、多品共生、种养结合、以短养长”的综合发展思路,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策、一人一技”的原则制定了全村和贫困户的脱贫规划和计划。
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进一步延长产业链,鲍荣根结合民族村村情民意,多种手段齐抓并进,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和引进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充分发挥“公司+基地+农户”“大户+基地+农户”的专业合作组织主体作用,重点发展芒果、林下养鸡、种桑养蚕等特色主导种养业。在发展芒果产业方面,鲍荣根将芒果作为“一村一品”的支柱产业,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目前,民族村种植芒果超过8000多亩,有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到种植芒果中来,户均种植11亩,并成立了芒果合作社,申报世界银行贷款135万元,投入到600亩生态芒果示范园建设中。在发展林下养鸡产业方面,他加大对林下养鸡和种桑养蚕合作社及基地的投入建设。2017年,民族村林下养鸡合作社共养殖18万羽,带动了周边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到养殖发展中来。在发展种桑养蚕方面,成立了种桑养蚕专业合作社,把散养户集中整合起来,投入30万元建设养蚕基地,带动种桑养蚕贫困户15户,全村种桑面积达500亩以上。
为提高群众的种养技能,助力产业发展,鲍荣根多次邀请农业专家到民族村开展培训及知识讲座,围绕全村发展产业开展了芒果、林下养鸡、养蚕等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农村经营能人和科技带头人,增强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产业提档升级,鲍荣根知难而上,把大力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列入村工作的首要目标之一。他以身作则,团结和带领村“两委”班子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优化“两委”班子及党员队伍管理,培育了潘廷池、梁家兵等一批党员“双带”能人,切实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此外,他积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公司+农户”的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引导群众种植芒果、种桑养蚕和发展林下养殖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如:投资90万元成立田东县绿生源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田东县荣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建田东县泓倡养殖专业合作社肉鸡养殖基地,以三个合作社为引领,带动了81户贫困户脱贫致富。2016年,每个贫困户能从合作社得到分红450元。同时,村集体经济也得到入股分红15868元,2017年预计将实现7.8万元。
用心——将扶贫做细做实
脱贫攻坚工作千丝万缕,如何解放群众思想让群众参与产业开发,如何发挥群众的能动作用?鲍荣根以党建为引领,在各屯内发动群众组建15个屯级理事会,由党员任理事长,充分发挥屯级理事会的自我管理先锋作用,进而激发群众的能动作用,构建了“上下互动、党群共治”的社会管理网络,在管理各村屯的产业发展、生态乡村建设、邻里纠纷的调解等方面得到良好效果。
为了巩固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他克服重重困难,不辞辛劳到各部门去争取资金完成9条30公里的道路和6公里的产业路硬化,解决了行路难问题;修建了岩桃、六山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38户156人3000多只牲畜的饮水难问题;建设村级公共文化广场篮球场和舞台及岩桃便民候车亭,解决了群众休闲娱乐难的问题。
用情——丝丝温情暖人心
为民族村的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带领民族村整村摆脱贫困,这是鲍荣根的一个心愿。为此,他将民族村的村民视为亲人,用丝丝温情融入了民族村每个人的心。在开展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为22户困难群众争取到了危房改造资金42.24万元,建设了猪栏、鸡舍、蚕舍等11200平方米;通过“以奖代补”为贫困户申请到了奖补资金24.5万元;通过申请扶贫果苗,为49户贫困户争取到了2.52万株芒果苗,20万株桑苗;通过申请“雨露计划”,为3名困难高校新生申请了1.4万元的助学金。不仅如此,在中秋节的时候,他放弃了回家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留在民族村挨家挨户问候当地群众,询问有没有过节物资,这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他的温暖与关爱。
这就是鲍荣根,一个千方百计帮助贫困户脱贫的第一书记。
新闻推荐
本报田东讯“你作为负责人,要履行‘一岗双责\’,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也要抓好本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如你部下违法违纪,你同样要承担责任。”“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你作为承办人要严格遵守...
田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田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