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艳春(右)在联系客户。
“我现在正上班——做纸箱,正常的话,夫妻俩月收入6000元左右。十分感谢韦艳春帮我介绍这份工作。”日前,笔者与何学刚通电话,听出他有了工作后的欣喜和对致富的憧憬。
何学刚是田东县平马镇新乐村人,全家4口人。由于文化程度低,责任田地少,再加上两个女儿在读大学,家庭生活的拮据,他家去年被列为贫困户。在精准脱贫政策的扶持下,他家女儿上学有补贴、危房改造也有了补助,但是,由于没有产业支撑,他家还是入不敷出。在同村韦艳春的介绍下,去年初,何学刚夫妻俩前往广东深圳打工,一年多来,他家不仅脱了贫,还有钱装修房子。他说,现在在工厂打工,老板包吃包住,没有工作的时候,工厂照样发放每月1500元的保底工资。
帮何学刚介绍工作的韦艳春,30来岁,家中现有3口人。2006年,她丈夫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致左手伤残,家庭的重担全由她一个人支撑。屋漏偏逢连夜雨,2009年,家公又因病去世,大量债务让当时刚担任村团支书的韦艳春一度陷入迷茫之中。
看着一贫如洗的家境,又看着全村大多群众还处在贫困状态中,韦艳春和丈夫商量,在家守穷过日子,不如到处闯一闯。2014年初,夫妻俩到广东打工。在一年多的打工生活中,韦艳春不断充实自己,开阔眼界。有心的韦艳春看到当地大批企业用工紧缺,便萌发了为家乡的村民们介绍工作的念头。2015年上半年,韦艳春和亲属一起,在深圳市宝安区成立了深圳胜天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自己做业务员,仅几个月的时间,她就向企业输送近200名务工人员就业。
去年初,韦艳春回家过年,看到县里正在实施***,了解自己所在屯共有5个贫困户,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先后介绍何美理、黄文升等4个在册贫困户共6人到广东进厂务工,另辟致富路,何学刚夫妻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段故事。
新闻推荐
本报田东讯近年来,田东县充分发挥教育培训资源优势,把提高各级干部服务群众能力作为教育培训的出发点,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开办“党员夜校”,发挥先锋示范...
田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田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