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美德在家里展示双刀进攻。
“百色银,二塘蚊,田州好大婆,平马平平过,思林好打手,山心好大米,果化好小婆。”这是过去流传在右江流域的一句俚语,把百色境内右江流域几个驿站的特点都概括了出来。
这次,我们单讲“思林好打手”。田东县思林镇,古时称上林县。作为右江主干的一个驿站,清朝中后期镇治所在地商业繁荣,思林虽非县治所在地(上林土县治所在思林远街),但依靠右江航运这条商路为生的人们,在此聚集、中转,渐渐发展成为一条与远街相对的商业街——近街。
正因此,思林街这个地方被一位途经此地的武林高手看中,留在此地谋生,终老于此,并将武术传授给街上人,培养了一批武术高手,让思林以“打”出名。
这名相中思林的武林高手叫柳德甫,博白县人,蔡家拳高手。清朝末年,他路过思林,见此地商贸繁华,交通便利,民众多讲白话,又喜欢看戏,每见武生出场及武术表演,都大呼过瘾……因此,他决定在思林住下来。
起初,柳德甫租住在一个姓赖的人家里,赖家有个孩子叫赖立炬,喜好武术,得知柳德甫擅武术后,便帮他张罗开办武术班。当时一起拜柳德甫为师的有20余人,后来成名的有梁恒泰、欧少荣(女)、梁维光、叶福兴等人。
柳德甫教武术,强调以德为先,入门弟子均要立誓不能恃武欺负人,否则开除。入门弟子要扎马练功,按照他的训练,能抱住240斤的石墩行走如常,才算得功。为了满足弟子们的需要,柳德甫编排了一些表演用的花架子(武术套路),刀枪剑戟三叉板凳棍子扁担等凡事随手拿到的“武器”,他都能教大家练得有模有样。
真功夫,那是要人命的功法手法,柳德甫不轻易教,只有赖立炬、梁恒泰、欧少荣、梁维光、叶福兴以武名传后世。
大徒弟赖立炬曾到百色读书,有文化,领悟能力强,武术学得深,早年他又跟名医学医术,因此,赖立炬得到柳德甫的钟爱,武医自古不分家,柳德甫倾囊相授,使得赖立炬武术、医术均高明。百色起义时,赖立炬还曾在红七军中做军医,他治跌打扭伤的药,极为有效,名声渐渐传开。
梁恒泰以轻功、单刀术闻名,据传他能纵跃上4米多高的屋子。他家是做生意的,后来组建杂技团走江湖卖艺,走南闯北。欧少荣擅长单鞭,后嫁给南宁一个马戏团的头人——周云鹏,夫妻俩与梁恒泰都交好。有人说,梁恒泰一直喜欢欧少荣,在周云鹏过世后,梁恒泰向欧少荣表白要娶她,两家马戏团并为一家。欧少荣很爽快说:“打赢我就可以。”两人一比试,梁恒泰以单刀破长鞭,后来两人结为了夫妻,此事一时被传为佳话。梁维光据传能空手降服十几个手持棍棒的汉子……
1933年,赖立炬在恩师柳德甫的准许下,在思林街上开了间武馆——威武会,正式传授武术,平马、果德、果化、田州等地都有青少年去学,学费200铜钱。
这点学费,却难倒了一位少年——陈奖伦,他很想学武术,因家贫无钱,只能在场外看着,赖立炬见他天天准时到场观看,又见他骨骼精奇,确实是块练武的好材料,问知详情,就破例免费教他。陈奖伦学武很刻苦,据说每日练习打沙袋、打木桩各500下,各种器械都学了遍,后来成为思林武术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到思林周边教拳,到百色、柳州等地演武得名誉。
与陈奖伦年龄相仿、同时入武术班学武的陆兴宝,也练得一身好武术,陈、陆二人学得武术后,年轻时候曾跟梁恒泰走江湖卖艺。陆兴宝力气很大,有“大力神”之称,武馆有一把168斤重的三叉,陆兴宝能随手拿起舞动,打一套行云流水的武术套路,轻松自在。陆兴宝有个徒弟邓成林,徒手能降服十几个街头无赖。
思林女子也有不少学武术的,彭梅芬擅剑术、大小花枪,梁瑞珍拳术出色,她们是思林女子中武术精湛之人。据说,有一对夫妻习武,老公爱显摆吹牛,被老婆三下五除二摔翻在地,成为思林武术界的一个笑谈。
柳德甫还善粤剧、邕剧,传武术也教剧,并以武入剧,他的徒子徒孙大多也会排剧登台演出。其徒孙韦章明为人机灵,武术魔术戏剧都来得,其“口吐万丈”的把戏,至今尤为人津津乐道。韦章明长期负责思林戏剧活动的台前幕后工作,对思林武术人物及各种掌故了如指掌,可惜前两年过世了。
近日,记者到思林采访接触过思林武术的老人阮金时(74岁,赖立炬义子)、凌宏宪(76岁)、吴美德(68岁),阮、凌二老说年轻时练过一点,几十年不练,都忘记了。阮老说,赖立炬传武术有套路有真功,真的部分,不轻易教,学得之后,站坐都能练,聚一团气,由丹田流到周身,劲道是由这股气带出的。
吴美德因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组团舞狮子,跟韦章明学习,也请陆兴宝来教了一些动作,他还能玩一些基本攻防散手,但功力修习,他没能接触到。
思林武术,响亮一百余年,二十世纪末随着陈奖伦、陆兴宝过世,得思林功夫真传的人就绝了。
新闻推荐
让百色芒果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热烈祝贺第十二届世界芒果大会召开
第十二届世界芒果大会在百色市田东县开幕了,这是百色各族人民经济生活中的大事、喜事。大会期间,来自美国、法国、巴西、泰国、墨西哥、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多名专家、学...
田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田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