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田东讯近年来,田东着力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突出重点,综合发力,积极探索残疾人脱贫奔康路子,残疾人事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加强组织领导,让残疾人工作“动起来”。县残工委调整单位组成,进一步优化残疾人事业协调机构,夯实机构的执行能力,完善例会机制,加大残疾人事业的推动力度。全面推进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全县10个乡镇健全了残联组织。同时,建立县盲人协会、聋人协会、肢残人协会、精残和智残亲友会等5个残疾人专门协会,实现95%的村、社区有残疾人活动室。
完善政策制度,让残疾人事业“热起来”。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并且在建立低保、养老、医疗以及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易地搬迁、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实施等全局性规划中,把残疾人作为最困难的群体列入第一序列给予重点考虑,使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得到有效衔接,全局性政策和专项法规得到有效对接,形成了较完善的残疾人工作政策体系。同时,把将残疾人工作纳入了政府工作目标责任管理体系,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残疾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县政府残工委各成员单位工作任务责任到人,全方位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下苦功,让残疾人帮扶“准起来”。在开展***中,把残疾人纳入全县扶贫对象识别工作,摸清贫困残疾人的家庭收入、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基本情况,为残疾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做好铺垫,全县共有3467名农村残疾人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针对贫困残疾户的诉求和愿望,分扶持和托底两类,为其量身定制帮扶措施,结合挂村包户和项目实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确保扶持精准到位。实施党员扶残温暖同行工程,扶持1431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种养项目,扶持资金143.1万元。
完善社保体系,让残疾人腰杆“硬起来”。县政府为重度残疾人全额代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保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81名残疾人发放养老保险补贴8.57万元,7130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256.7万元,1100户发放居家托养补贴130万元,1282名残疾人发放燃油补贴33.328万元,从2015年开始,为全县持证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共计35万元。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共为54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危房改造。“十二五”期间为1496(例)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2015年荣获“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称号。
加强教育培训,让残疾人素质“强起来”。实施特殊教育关爱工程,田东县特殊教育学校实现单门独院,不再与其他小学共用一所校园,让更多的残疾儿童接受了义务教育。在全国率先实施了贫困村6月龄至6周岁婴幼儿(含残疾孩子)营养改善工程,实施“鸡蛋工程”“温暖工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浴室建设工程”等惠民扶贫项目。实施学前教育入园资金补助、“爱心圆梦大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10多项学生资助工作,实现从幼儿到大学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针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缺乏致富技能和门路,依托有关院校或相关培训机构开展残疾人各种就业技能、岗位技能和创业培训,帮助贫困残疾人掌握开启科技钥匙,打开经营思路,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几年来,举办各类培训班23期,培训2654人次,共扶持1686名农村残疾人从事种养、服务、个体商户等多样化的自主创业。
加大扶持创业力度,让残疾人腰包“鼓起来”。出台《田东县扶持残疾人创业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对自主创业的残疾人给予5000元或10000元不等的补贴。建立金融扶贫长效机制,利用开展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的机遇,建立农户信用体系,残疾户凭借信用等级,免抵押、免担保,申请1至10万元信用贷款,累计向215户贫困残疾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800多万元。同时,设立了小额贷款贴息基金,为贫困残疾户发放了利息补贴,分担其信贷成本。财政投入435万元,建立了29个扶贫资金互助社,对一些极端贫困、信用等级太低、有贷款需求而又无法通过银行贷款审查的残疾人提供3000~5000元的小额贷款,解决残疾户短期资金周转难题。□农思秋欧阳月妹
新闻推荐
***结硕果 ——田东县思林镇扶贫工作纪实 □李乃耀 周章师
2016年,作为田东县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两个乡镇之一,思林镇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380户9487人中,有1815户7500人实现了彻底脱贫和初步脱贫。这一组数字的背后,是思林镇党员干部、群众以及各级领导、挂村第...
田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田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