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注重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通过深化对乡镇站所机构改革,加强县政务服务中心、乡镇“一办三中心”、农村“农事村办”机构网络建设,初步建立了“县城—乡镇—农事村办点—村屯”多层次的统筹城乡发展空间格局。“农事村办”服务站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初步具有小型城镇的框架结构,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鼓励银行金融机构给予新型城镇化项目信贷支持,利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投入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社区建设、城中村改造、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等。2012年以来,全县整合资金支持新型城镇化达4.5亿元,有效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投入不足问题。2016年9月,田东县又新增“以扶贫移民社区为基本单位的村民自治试点”任务,主要是探索以易地扶贫搬迁为主体的新型移民社区建设,实现扶贫开发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式发展,促进扶贫移民社区和谐稳定。
搭建创新平台,推动对外开放合作。积极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等洽谈活动,重点发展新型能源、生态产业等优势产业,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创新方式,找准突破点,通过产业抓招商、节会促招商、服务赢招商等措施,“十二五”期间,引进项目15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4个),总投资额约184.35亿元,其中区外境内资金164.97亿元,全口径外资1亿美元。坚持科技创新,积极申报国家级微反应器工程中心和双氧水工程中心,引进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大骄阳科技有限公司等高科技研发团队入驻中试基地,进行科技项目孵化,创新驱动能力持续增强。代表百色市参加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第十一届世界芒果大会,经竞争申办,荣获2017年第十二届世界芒果大会举办权。充分依托锦江集团在印尼的园区建设优势,推动锦江集团和石化园区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间产能合作。坚持把发展非公经济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头戏,多措并举,强力推动非公经济繁荣发展,启动东商创业园、规模以上非公企业总部建设,为非公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搭好平台。目前,全县2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非公有制企业24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18家,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完成产值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0.4%以上。
倾斜财力投入,加快民生改善。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把更多的财力投入到民生。“十二五”期间,全县各项民生支出累计76.25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4.8%。在广西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基础上,全县75%的自然屯实现通屯水泥路。率先全面实施贫困村6月龄—6周岁婴幼儿营养改善工程、寄宿制中小学太阳能热水工程及浴室工程。推行“让每个孩子学会一门乐器或擅长一项体育运动”艺体教育工程。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97%,连续5年在全市排名第一。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963户。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371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全县城乡收入差距比连续5年缩小,从2011年的4.05缩小到2015年的3.04,城乡收入差距比为全市最低。不断加强城镇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十二五”期间县城绿地率从19.5%提升到30.9%,全县城镇环境更加舒适宜居。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田东县作为2016年广西唯一脱贫摘帽的国定贫困县,将继续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抓手,继续弘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风雨无阻的精神,朝着脱贫奔康的方向,把全县人民群众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
新闻推荐
本报田东讯9月7日中午,在田东县平马镇小龙村西游屯的田间地头里,村民何绍建在给自种的小番茄苗码枝搭架,而他种植的辣椒也已经陆续开花。今年,平马镇落实秋冬菜种植面积51000亩。为做好这一工作,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