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闻 靖西新闻 田阳新闻 田东新闻 平果新闻 德保新闻 那坡新闻 凌云新闻 乐业新闻 田林新闻 西林新闻 隆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百色市 > 田东新闻 > 正文

“二叔”的家园梦:让外出的村民对家向往□本报记者 周厚雪 通讯员 黄宝禄 黄玲娥 文/图

来源:百色早报 2014-09-02 03:36   https://www.yybnet.net/

黄广敏在新建的凉亭前  

干净的水泥村道,凉亭里老人们在下棋,水泥篮球场上几个小孩正在追逐,村庄上空山歌悠扬……这是田东县思林镇兰芳村爱史屯如今的面貌。而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交通闭塞,民居陈旧,环境糟糕,村民怨声载道的落后村屯。

说起屯里的新变化,村民们都说:因为“二叔”回来了。

村民口中的“二叔”叫黄广敏,土生土长的爱史屯人,2012年以来,为了改变家乡面貌,他先后投入130多万元用于爱史屯的旧村改造。他说,他有一个家园梦,而实现这个梦的动力,就是把家乡改造成让年轻人向往的地方。

捐资百万改造家乡

1951年出生的黄广敏15岁离乡打拼,在几十年的打拼中起起落落走过来,辉煌的时候开过饭店、旅馆,落魄的时候靠捡垃圾讨生活。在外闯荡了大半辈子,进入花甲之年的他,对家乡有种落叶归根的渴望。

2012年,黄广敏回爱史屯探亲访友,他发现,过了这么多年,家乡竟还是“一片狼藉”——破旧的民居、坑坑洼洼的村道、污秽发臭的泥塘……眼前的一切刺痛着他的心。

“更让人痛心的是,年轻人出去都不愿意回来了,村里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人。”黄广敏问过村里几个外出的年轻人,以后有了钱是否还回家起房子,大多数人的回答是否定的。“又脏又乱的农村环境越来越留不住人。”村里路不好,环境不好,年轻人出去都不愿意回来,让黄广敏很着急,他决定自己出钱改造爱史屯。

但是他的决定遭到家人朋友的反对:这么老就别瞎折腾了,你现在手头有钱了,再买辆车到处游玩享清福吧。“你有那么多钱不留给我,拿来做这些事,还累着自己,何苦咧!”儿子甚至赌气这样对他说。“我跟他说,我有钱是我的,你要用钱自己去挣。”黄广敏说,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将自己辛苦拼搏得来的钱留给儿女们,他更希望儿女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养活自己。他决定将自己的积蓄用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年轻人不是不愿意回来吗?如果家乡变美了,他们就没有顾虑了,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不能把家乡改造成让年轻人向往的地方呢?”2012年,黄广敏回到爱史屯,改变从此开始。

黄广敏投入了80多万元,建村道、改造人畜饮水工程,还对屯内设施进行改造,建起了农作物防护栏、凉亭、休息室,改造池塘、建篮球场及屯内垃圾池等。除了屯内设施,他又投资50多万元建设养殖场以及药材和名贵树种种植基地,带动村民搞起产业来,现在全屯49户共有养牛大户4户,养羊专业户5户,养母猪10户,养马6户。

村民从反对到支持

然而,改变往往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2013年,在重修村前水塘时,由于水塘原属于村里11户人家所有,因常年无人管理,水塘又脏又臭。黄广敏经过沟通让这11户人家同意把水塘交给他重新修理,但有一个条件:黄广敏要付钱给他们,相当于黄广敏出钱购买这个丢荒了30多年的水塘。

“给钱就给钱吧,先等我搞好水塘了再给钱。”黄广敏说。

黄广敏把水塘清理了出来,给周围和底部铺上水泥,蓄上水,在水里养鱼。在水塘边还栽了花和树,水塘上还建起一个供村民纳凉和下棋的凉亭。“这个凉亭,我在网上看了几天才买的,蛮漂亮的吧,光邮费都花了600块呢。”黄广敏指着凉亭对记者说。

“原来水塘臭得要命,‘二叔\’修了以后大家都喜欢在凉亭那下棋,我们都不好意思问他要钱了。”当初要求黄广敏付钱的11户村民改变了态度。

还有一件事,黄广敏是在一片谩骂声中坚持完成的。

“村里的祖坟正好在村中央,没改建之前简直和乱葬岗一样,很难看。”2013年,看着屯内破败的祖坟,黄广敏决定将其修葺一番,但此举却引得村民责骂不断。

“不孝子、破坏祖上风水遭雷劈、有钱了就回来欺负人……”这些声音曾一度让黄广敏偷抹眼泪。他想不通,明明自己做的是造福村里的事情,为何得不到一点点的认可。尽管如此,他仍坚持一家一家去做思想工作,一些村民却趁机问他要“补偿费”,为了能顺利改造祖坟,黄广敏一一答应。

投入4万多元,花了两个多月,祖坟终于改建完成。村民们看着新建的祖坟,责骂的声音没有了,认可的声音越来越多。

采访当天,站在整齐干净的祖坟前,黄广敏几度哽咽,他的讲述也是从一开始的感慨、叹气,到最后的眉飞色舞,可见做这件事经历了从悲到喜的一个过程。“老黄牵头做这个事情真的是一件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事,现在没有哪个村民不支持他。”兰芳村第一书记韦英艳说。

改变 要在观念上

“如果我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爱史屯的文化长廊一定能快一点建成。”黄广敏说,改变农村的面貌,不仅是简单地从环境上做一些美化的工作,更要从村民的观念上进行改变,而这,将是一次更艰难的挑战。

“先建一个文化长廊吧,农闲的时候村民们可以在这里阅读书报、杂志。”黄广敏已经规划好,文化长廊就建在池塘旁边,因为池塘上有凉亭,平时村民都喜欢聚集在这里聊天,村民在休息聊天的时候可以顺便翻翻书本,一来二去的也能增长知识。

说到致力于改变村民的观念,采访中黄广敏的一个细节让记者感动不已。在和记者聊到希望村民从观念上改变的时候,黄广敏语气突然低下来。“我上次去县里顺便买了一批垃圾筐和垃圾袋,但是还没有发给村民,村民都习惯随手乱丢垃圾,不知道他们会不会习惯用这个。”他说。“就是啊,很多人都习惯将垃圾从屋内直接扔到门口,就算铺上了水泥路,路面也经常还有垃圾。”村民黄广河说。早就注意到这一现象的黄广敏想着给村里每户都发放一个垃圾筐,以此引导村民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但由于没有事先和村民说,所以垃圾筐和垃圾袋也还放在自家房中。“要不就今天发吧,家里有了垃圾筐,村民们慢慢就会改变随手扔垃圾的习惯了。”韦英艳建议说。“也好,我原本还想着先跟大家打个招呼,现在直接发给他们,大家也应该会知道我的想法了。”黄广敏笑着说。

“以后,就把塑料袋子套进筐里,垃圾满了只要将袋子扔到村头的垃圾池就行了。”在村民黄大爷家,黄广敏耐心教他使用垃圾筐和垃圾袋。“这么好的袋子拿来装垃圾可惜了。”黄大爷说。“不可惜,不可惜,这样做家里才干净,值得,用完了我继续给大家买。”黄广敏说。

家园梦 让外出的村民对家向往

“少小离家老大回”,少年离开家乡打拼,事业有成后反哺家乡的大有人在,可像黄广敏这样倒贴100多万元,而且还是在村民的反对、甚至是责骂中坚持走过来的还真不多见。

将自己毕生积蓄投入到改造家乡中,黄广敏的目的明确。“外出的村民都不愿意回来,不是不爱自己的家乡,是在对比之后对自己的家乡失望,落后破败的家园如何让年轻人向往?”黄广敏说,他要改造家乡,让家乡留得住人。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如今的爱史屯村道干净,还有池塘、凉亭和篮球场,这些变化,村民的感受最深刻,这不,外出的人陆陆续续回来了。

“回来蛮久了,现在帮‘二叔\’做村里的室内卫生间改造。”今年刚30出头的黄宏告诉记者,2014年回家过春节后就决定不出去了,“回家可以搞养殖,也可以种植药材,现在在家里住着也舒服,不像以前那样了。”黄宏说,自己在资金上帮不上“二叔”的忙,但可以投工投劳帮着干。

“现在只要谁有空,都会主动来帮忙。”采访当天,记者见到了正在帮着埋地下管道的周金红。

周金红之前一直搞养殖,但是由于爱史屯环境差,她几年前到邻村租了一片山林养羊。“之前也在村里养过,但是因为只有我自己养,羊不小心吃了谁家的庄稼就被骂得狗血淋头。”周金红说,当时村里根本没有搞养殖的环境,她不得已和丈夫外出搞养殖。

“‘二叔\’回来以后养羊、养牛都发展起来了,所以我也将我的羊带回来了。”周金红现在养有70头羊,4头牛,一年至少能有3万元的收入。“真的很感谢‘二叔\’,没有他回来做这些事,我估计一直要在外面租地养羊,现在能在自家门口养羊,真舒服。”周金红说。

采访手记:

旧村改造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事,黄广敏把它当做自己余生的奋斗目标,谈起家乡的旧村改造,他如数家珍,他说,只要他还活着,对爱史屯的改造就不会停止。

采访结束,记者乘车一路颠簸出村时,看着眼前并不宽敞的道路,想着黄广敏说的话:将来还要筹集更多的资金,将进村的路再修一修。一种莫名的兴奋和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充盈心头。这个年逾花甲的老人,如今还在为自己的梦想流汗,他造梦的初衷,只是让年轻人能向往自己的家乡。是啊,如今的农村年轻人,谈到热爱自己家乡,还有多少人有真正的行动呢?甚至都没有多少人有真切的感受了吧,倘若你的家乡破败落后,你对它的爱是否会大打折扣呢?与他比起来,我们很多人所说的热爱家乡,只是口头说说而已。

黄广敏说,他有这样一个家园梦:将家乡改造成外出年轻人向往的地方。他不只是说说,他正在做。

新闻推荐

树倒路中央 交警除隐患

树枝横倒在路中间  本报讯 (通讯员  黄朝丹  覃福勤 文/图) 9月...

田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田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二叔”的家园梦:让外出的村民对家向往□本报记者 周厚雪 通讯员 黄宝禄 黄玲娥 文/图)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