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中的收割机
收割机来回穿梭
稻谷装袋
眼下正是“双抢”季节,顶着炎炎烈日在田间地头忙着“双抢”对农民来说,早已成为一种习惯。不过,在田东县,有些农民们却可以在这高温天气下“偷点懒”了,因为他们请来了一个能干的“劳动力”。
对田东县祥周镇九合村江满屯的粮农覃益曼来说,现在的“双抢”季节比以前轻松了不知多少。覃益曼告诉记者,现在收割稻谷不再像过去那样弯腰驼背挥镰刀了,“农民生活越来越好,大家都舍得花钱请能干多劳的‘劳动力\’来‘双抢\’。”覃益曼所说的“劳动力”,是外来跨区域收割机,得益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如今的田东县,粮农们弯腰驼背挥动镰刀收割稻谷的场景已成为过去。
近日,在祥周镇九合村金黄色的稻田上,伴随着低沉的轰鸣声,一垄垄稻子被收割机大口大口地“吃”了进去,而在田间的一头,一台收割机却正在大口大口地“吐”出稻谷,村民们正忙着用袋子接装被“吐”出来的稻谷,稻田上已经没有了顶着烈日弯腰驼背劳作的人们的身影,仅留下一两台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机经过之后留下一路剪切整齐的秸秆,如今人们只要在田边等待,收割机把稻谷收好之后,村民们只要装袋即可。
据了解,连日来,一批来自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县的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来到田东县,由于天气炎热,大多村民不愿顶着烈日劳作,而是纷纷花钱雇用外来收割机收割稻谷。据了解,雇用外来收割机的收割价格为每亩120元,一亩田10多分钟就收完了,这样一来,收割粮食节约了时间,也节约了劳动力,农民的“双抢”变得轻松了。“这种收割机不用我们跟机装袋,而是收满了箱就开到田头让我们包装,原来又脏、又苦、又累的人工收割,现在变得更轻松、更快、效率更高了。”据当地村民说,今年这一批外来的收割机是近几年来进入田东跨区作业最好的收割机,外来收割机的进驻,极大地减轻了他们的劳动强度。
新闻推荐
本报牵线搭桥,在“八一”建军节这天,刘乾文见到了阔别多年的战友—— 郑红星,终于找到你了!□本报记者 陈 媛
本报7月31日第3版刊登了《军营里相识,结下深厚友谊,一辈子难忘——郑红星、覃伟强,战友找你们!》的报道后,田东县的范先生在看了报道后,立刻致电本报,称自己就是郑红星的朋友,而且还...
田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田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