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兆星在护理刚挂上去的蚕茧。
“明天我的第一批蚕茧就可以卖了,应该有3万多元的收入。”8月9日,平果县坡造镇伏琴村村民班兆星高兴地对记者说。
从多年在城里打拼到返乡创业,改变班兆星的是平果县独特的种桑养蚕模式,以及当地政府因地制宜打造的农业产业示范基地。
班兆星头脑精灵,敢闯敢拼,跑过运输,做过餐饮,开了平果县第一家消毒中心。随着年纪的增长,加之技术的缺乏,几年前他不得不转让消毒中心返乡。眼看着很多农户通过种桑养蚕发家致富,班兆星也动了心,多次前往伏琴村桑蚕基地考察学习。今年4月,他先后投资48万元,在广西平果星德种桑养蚕专业合作社建立面积101平方米的蚕房,并租用面积80亩复垦土地种植桑树,而今桑树长势良好,桑叶茂盛,他的第一批蚕有15张,一张形成50片蚕蔟共100斤蚕茧,公司按现在行情以25元/斤的价格收购。“我们养的蚕是在基地购买的,蚕茧直接卖给基地。我们与基地签订了合作协议,基地负责提供蚕房消毒等技术支持,当蚕茧市场低迷时,基地还将实施最低保护价进行收购。”班兆星说,当初决定种桑养蚕的时候还有点担心,现在看到行情相当可观,不禁喜上心头。
走进班兆星的蚕房里,一切都还是新的。喂蚕池建成了半自动化的喂养模式,可以比较均匀地给大蚕喂食,从而形成品质均衡的蚕茧。而蚕蔟纸格也能自己切割制作,相比传统竹子蚕蔟更方便快捷。“这种养蚕模式省时省力、方便快捷。”班兆星说,因为养殖规模比较大,目前他仍以80元/天请了7名贫困群众前来帮忙管护。
据悉,近年来,平果县紧紧围绕“政府扶持,企业自主,市场运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发展模式,以桑园基地、小蚕共育、方格蔟推广、技术服务、项目建设等为抓手,极力推进桑蚕科技进步;引进两家企业投资700万元,在伏琴村建立200亩桑蚕产业示范基地,吸引、帮助更多的群众通过种桑养蚕脱贫致富。
“以前,在石头缝里种玉米,只够自己家吃。今年,种桑养蚕纯收入可能达到8万元。”伏琴村村民廖边泽笑着告诉记者。廖家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大女儿和小女儿都在卫校读书,一个月2000多元的生活费压得廖边泽直不起腰。2013年,看见村里有人养蚕赚钱,廖边泽也开始种桑养蚕。从一开始的三五亩到去年的10亩,种桑养蚕的效益逐渐显现。去年,廖边泽家养蚕纯收入达到5万元,加上大女儿毕业参加工作,廖家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今年,廖边泽又租了5亩地,把桑园扩大到15亩。廖边泽刚卖了第三批蚕茧,收入1万多元。今年蚕茧价格高,每斤收购价25元,按照这个行情,廖边泽家今年养蚕的纯收入有望达到8万元。
“平果县种桑养蚕模式有别于百色市其它地方,采用了小蚕共育、方格蔟自动上蔟等一系列新工艺、新技术,桑蚕比其它地方早上市5天,而且还省不少人力。平果农民通过种桑养蚕一亩地的收入大概在5000元左右。现在,我们正在积极发展果桑,桑果一年能为一亩地增收5000元左右。”伏琴村桑蚕基地负责人韩翼飞介绍,公司正在打造种植、养殖、收购、加工全产业链,力争带动参与的农户户均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
据悉,随着这几年蚕茧价格稳中有升,贫困户种桑养蚕的积极性都很高,加上示范基地的引领带动,很多贫困户都开始种桑养蚕或者到基地打工。目前,平果县种植桑树达8万亩,辐射带动10个乡镇2万农户。“未来5年有望发展到15万亩,平果也有望成为广西第二个宜州。”韩翼飞自信满满地说。
新闻推荐
本报平果讯“多谢政府帮忙,免费给我5亩扶持桑苗,现在我已养了3批蚕,一次养2张,一张蚕苗可以赚约1800元,儿子读大学的学费有着落了。”近日,家住平果县新安镇咸曹村那塘屯的贫困户农大哥出售蚕茧后...
平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