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家长告诉我,她女儿就要小学毕业了,但她的衣服一直到现在还是妈妈全部帮洗的。我问为什么不叫她自己洗?这位家长说:“我叫了,但她也不洗。如果你不帮她洗,她就把脏衣服堆在卧室里。”后来这位学生小学毕业后,离开父母到异地去读初中,因生活不会自理,不久就辍学回家了。我还看到,有一位初中毕业的女生由父母带着坐车到城里的重点高中报名。父母帮她买东西,注册交费,找宿舍安好床铺后准备回家时,该女生顿时觉得孤单无助,哭闹着不想读书。中小学生不做事或不愿做事、不会做事的现象由此可见一斑。
鉴于这种现象,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规定,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对此,许多家长举双手赞成。
造成学生不爱不愿不会劳动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是家长教育的缺失。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怕孩子辛苦,不让孩子做事,孩子自己的事情样样包办代替,致使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二是学校教育的缺失。过去,中小学课程里是有劳动课的,但后来各校为了争初考中考高考成绩,劳动课被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主科”占去了,后来干脆连劳动课也不排上课程表了。于是劳动课也就“销声匿迹”了。三是学生劳动意识的缺失。在新时代里成长的学生,绝大多数家庭生活条件都很好,吃穿不愁,住行无忧,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导致有的学生缺乏通过劳动自食其力的动力和能力。家长、学校和学生劳动教育思想的缺失,导致有的学生不爱劳动,不愿劳动,不会劳动。
怎样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呢?首先,从家长到学校到学生,都要认识劳动的重要意义,都要认识劳动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劳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什么作用呢?劳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学生通过劳动,创造了物质产品,获得了收获的喜悦,就能体验到产品是通过劳动取得的,劳动创造了价值,创造了世界。劳动可以提高学生技能。学生的劳动,可以包括学会煮饭、炒菜、种田、养鱼,有条件的可以学学制造简单的零件。劳动的课目不断增多,学生学到的技能也不断增多。劳动能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意志坚强的品质。在劳动中,会经历日晒雨淋,会手伤脚破,会腰酸腿疼,还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通过这样的历练,意志也会逐步地坚强起来;劳动也能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品质。学生通过劳动就可以知道,他们吃的用的都是人们经过辛辛苦苦的劳动后才得来的,这些东西都是来之不易的,从而珍惜物品,节约使用。学生有了好思想,好品德,好技能,将来才能立足于社会。
其次,家庭、学校、社会要给学生的劳动提供机会和场所。家庭要让学生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校要开设劳动课并认真指导学生劳动;社会要吸纳适龄学生参加劳动。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全社会都应该关心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使之在劳动中得到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新闻推荐
本报百色讯近日,市医院介入室联合消化内科成功为一名患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开展经颈静脉肝...
百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百色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