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制图杨仕成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2020年,成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消零总额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速与经济增长趋势基本一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5左右,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进一步降低,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12月26日至27日,成都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大会总结了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以来的工作,特别是2019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现代城市治理及2020年经济工作。
“作为全省‘主干’,我们的担当必须首先在经济增长上体现出来。目前,我们的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超过3/ 1,全省明年的经济增速目标是7.5%,我们的增速不能比这个目标低。”12月26日,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在讲话中提到,经过在成都市政府经济工作务虚会、市委财经委员会会议等会议上的深入讨论,最终确定了“7.5%以上”作为明年的经济增速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消零总额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速与经济增长趋势基本一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5左右,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进一步降低,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为此,成都将重点抓好如下九个方面工作——
继续大抓项目抓好项目
加快建设152个公共服务功能提升项目
成都市将抓好基础设施项目,实施一批交通、生态环保、市政以及新型基建领域项目,尤其是加速推进天府国际机场、TOD示范项目、成自高铁、成兰铁路、火车北站扩能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天府新区中央商务区、东部新区龙马湖中央活力区等区域基建建设进度,决胜轨道交通500公里加速成网。要抓好公共服务项目,落实“818”专项规划,加快建设天府奥体公园、熊猫之都等152个公共服务功能提升项目,圆满完成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行动并谋划启动新一轮“三年攻坚”,加快构建“十五分钟公共服务圈”。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打造“AI+5G+8K”产业生态圈
成都市将围绕重点产业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以创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示范区为引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5%左右。要实施“10000亿、8000亿、5000亿”产业行动计划,聚焦“芯、屏、端、软、智、网”精准发力,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迈上10000亿级台阶;积极发展航空装备、汽车、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能源环保,推动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达到8000亿元;积极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健康、医药商贸,推动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积极发展新型材料产业,融入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提升产业控制能力;大力发展5G、8K、人工智能等产业,加快打造“AI+5G+8K”产业生态圈;加快发展区块链、氢能、核能装备等产业,构筑成都战略竞争新优势。
提速建设西部金融中心
积极探索数字货币等数字金融应用
成都要强化数字经济赋能金融发展,大力鼓励基于区块链等技术的金融产品服务模式创新,推进区块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探索数字货币等数字金融应用。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加快推进消费金融公司等新设法人机构申请,争取落地落户结算、托管、支付等功能性金融总部和后台服务中心,强化金融全球资源聚集和优化配置能力。
要深入实施“交子之星”经济证券化倍增行动计划,推动上交所、新三板西部基地建设,支持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等证券市场上市融资,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发行创新债券品种,新增上市公司9家以上,直接融资超过2000亿元。
聚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让成都成为“带得走的成都”
成都市坚持扩大内需,加快完善消费政策体系,着力打造国际消费创新创造中心、服务中心、文化中心、资源配置中心、品质中心,促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要优化消费供给,打造更多“成都造”产品,塑造更多“成都休闲”“成都创造”“成都服务”品牌,加快建设“三城三都”;突出优化提升消费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推进文旅互促、文创互动,推出更多精品“成都礼物”,让成都成为“带得走的成都”。
强化进口商品集散功能,加快冷链物流班列扩能提效,聚集更多全球高端品牌,更好满足消费者国际化产品消费需求。要提升消费环境,启动实施步行街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打造更多在全球有一定影响力的顶级商圈,推动特色商业街区、新兴消费目的地加快建设;着力培育熊猫野趣度假、公园生态游憩等新兴消费场景,大力发展首店名店经济、夜间经济、假日经济等新兴消费业态。
推进科技创新攻坚
提前布局6G、量子计算、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
成都市要着力优化基础创新载体,启动运行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筹建天府国家实验室,再积极争取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功能型平台落地,推进成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开展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深入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加快建设国家双创基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培育创新产品;完善科技创新型企业梯级孵化平台体系,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成果转化支持力度;拓展实施“蓉贝”人才计划,加快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人才和人才团队。要以科技创新促进新经济产业发展,深入实施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和“双百工程”,积极推动引领全省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抢抓产业互联网风口,推动万物泛在互联,提前布局6G、量子计算、边缘计算、混合现实、云机器人等全球前沿技术产业化发展。
加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探索设立内陆自由贸易港
成都市要持续提升开放通道,推动天府国际机场全面竣工,新开通国际定期直飞航线5条以上;大力招引全货运基地航空公司、物流服务集成商,努力补齐航空货运的短板;加快推动成都经百色至北部湾的铁海联运大通道建设,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效;持续完善国际班列网络节点布局,提升班列服务能力,确保主要指标保持全国前列;深化国家供应链体系试点城市建设,积极引进供应链头部企业,大力培育国际化供应链平台企业。要推进外贸高质量发展,把握向南、向西两个重点方向,持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欧盟、东盟以及其他地区新兴经济体的市场合作。
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引领性工程,积极争取创建新片区和协同改革先行区,探索设立内陆自由贸易港。要加大外资招引力度,继续开展外资攻坚着力“稳外资”,充分利用驻蓉领事馆、国际组织、国际知名机构等各类外事资源开展外资招引活动;推动国别合作园区差异化发展,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区域总部、国际中小企业,再招引一批优质外资项目。要全面加强区域合作,加快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五大经济区协同化发展,积极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落实与南宁、桂林、钦州、贵阳等城市合作协议,推动与西部重点城市和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地区交流合作。
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
大力破除招投标隐性壁垒
成都市要全力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切实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实质性降低民营企业成本负担;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优化重组,鼓励中小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持续化解民营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探索清理和防治拖欠账款的长效机制;开展排斥、限制民营企业招投标问题专项整治,大力破除招投标隐性壁垒。
特别要系统推进“网络理政”。要开拓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社会诉求“一键回应”的网络理政工作新局面,逐项细化为任务、逐项对照抓落实。要紧紧抓住数据这个基础、核心和关键,集中实施公民、法人“证照上云”行动,加快数据资源汇入,加快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向社会开放更多公共数据。要继续围绕经济运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社会诉求等领域强化网络理政应用,充分整合网格化服务资源,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推动全社会支持参与监督,确保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有实效,真正便企利民。
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启动“东部森林”计划
成都市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深入实施四个“十条”,深入开展“三治一增”,继续抓好大气“650”、水“626”、土壤“620”工程,继续推进“清洁替代”。要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构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启动“东部森林”计划,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确保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0.2%;加快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锦城公园、锦江公园,推进三级绿道体系串联成网。要继续抓好低碳城市试点,落实低碳城市“636”工程,建设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稳步推进国家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完善“碳惠天府”体制机制,量化奖励市民和企业低碳行为;推动出台《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健全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体系。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确保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以上
成都市要巩固脱贫质量,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检测帮扶,确保脱贫对象生产生活条件达到小康水平,扎实推进对口支援藏区工作。要毫不懈怠“稳就业”,细化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监测预警,防范规模性失业风险,确保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以上,继续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深化就业援助和托底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要提升教育卫生养老服务水平,实施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工程、公办初中强校工程,解决好“大班额”“择校热”等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健康成都行动”,实施临床重点专科、全域医联工程、紧急医学救援“三大能力提升计划”,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使更多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新闻推荐
本报百色讯为总结2019年打击传销工作,交流打击传销工作经验,全面部署2020年打击传销工作,12月26日,百色市召开打击传销工...
百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百色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