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百色城内有私人开设的福兴堂、万和堂、恒福堂、广芝林、济生堂等几家中药铺。群众病重,多是无法医治。
民国时期,1928年,由百色商会发起募捐,筹得善款两万银元,作为建设医院的费用。在今百色市妇幼保健院职工宿舍处建起8间砖木小房,一排竹屋,诊治病人,取名为“普生医院”(今百色市人民医院前身)。这是百色始创的第一所公立医院,也是一间慈善机构。普生医院聘请地方威望较高的老中医谭裕堂、庙宽裕等3人,轮流坐堂义诊。
1930年,西医传入百色,城内出现人道药房、觉先药房、普济药房等几家西药房和私人诊所。由于群众不习惯西医,且费用较高,很少有人问津。
1935年7月,广西省政府将全省划分为8大卫生区,要求每个卫生区要筹设1所省立医院。百色是8大卫生区之一,管辖西林、西隆(今隆林)、田西(今田林)、凌云、乐业、东兰、凤山、天峨、万冈、恩阳(今田阳)、田东等县。百色没钱新建医院,遂将普生医院加以修茸改建,将利元村一座破庙改为留医病舍,将普生医院改名为“广西省立百色医院”,任命周锡祈为首任院长。抗战期间,1940年,广西省立医学院由南宁迁往桂林,便将其附设助产护士班划归省立百色医院,改名为“百色卫生区省立百色医院附设助产护士学校”(抗战胜利后,1946年9月,该校迁回南宁,与南宁助产护士学校合并)。1942年,广西省立百色医院改名为“百色第五行政区中心卫生院”,1943年恢复原名“广西省立百色医院”。
1936年起,百色县在农村村公所附设医务所,只有所长兼医生1人。由于待遇低微,药物不济,所长无心行医,医务所形同虚设。
1944年,由百色县参议会、县政府和地方人士共同协商,将部分公产拍卖,再由商会发动商人募捐,共筹得国币约5亿元,在医院留医病舍所在地利元村征用部分果园菜地,建起一幢楼房作留医部。1946年,医院有医生9人、护士16人、助产士8人、药剂生3人、其它人员14人,病床60张。
1944年9月,百色县建立“百色县立卫生医院”(旧址在今百色军分区),仅医生、护士各2人,病床10张。解放前夕,百色县立卫生医院自行解散。
解放后,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城乡的防疫、治疗、保健等卫生机构从无到有,设立了卫生科,先后在县、区(乡)一级建立卫生院、卫生所、保健站、接生站、爱国卫生委员会等。1951年8月,百色县卫生院成立(今右江区人民医院前身)。同年,省立百色医院改称为“百色专区人民医院”。1951年,根据中南区卫生部“短期速成,大量培植”的指示精神,广西省人民政府在百色专区人民医院建立“广西第六医士学校”,招收两个班的学生,每个班35人。同时,百色专署在广西第六医士学校举办卫生人员训练班,学员200人。1952年,广西第六医士学校与百色专署卫生人员训练班合并,改名为“百色医士学校”。1953年,百色医士学校搬迁南宁,改名为“桂西民族卫生学校”。1954年,百色专区卫生局免费举办一届为期4个月的中医进修班,百色城30多名中医生参加培训。
1958年9月,百色专区人民医院附设护士班,招收学生40人。1972年,该院改名为“百色地区人民医院”。1973年,附设护士班改为“附设护士学校”,1975年改为“卫生学校”。1978年成立“百色地区民族卫校”后,百色地区人民医院附设卫生学校停办。现今,百色地区人民医院改名为“百色市人民医院”。
1958年6月,“百色医学专科学校”成立,首招学生47人。从此,百色有培训医生的学校。197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百色医学专科学校升格为“右江民族医学院”,招收本科班学生,学制5年。为了教学、科研、医疗等需要,1980年3月,右江民族医学院创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1978年,“百色地区民族卫生学校”成立。1979年4月,“百色镇精神病医疗所”成立,开始接收留医病人,同年迁往城北长蛇岭,1980年改称“百色镇长蛇岭医院”,1982年改名为“百色地区长蛇岭医院”,今名为“百色市第二人民医院”。1981年,“右江民族妇幼保健院”成立,地址在人民市场旁,今名为“百色市妇幼保健院”。
如今,百色城的医疗事业已飞速发展,城内有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百色市人民医院、百色市第二人民医院、百色市妇幼保健院等大型的设备先进的综合性医院和专业性医院,还有城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右江区人民医院、右江区妇幼保健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及多家私人医院、诊所,群众看病十分方便。
新闻推荐
市区公交车管理情况如何 公交公司来解答□本报记者 梁力升 文/图
百色市的公交车。7路公交车是否会增加?百色市公交车线路是否会扩大覆盖面?未来是否会有百色市区直接到田阳的公交...
百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百色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