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捧读右江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散文作家莫维铭的第二部散文集《回家,回家》,我总被流淌于其间的人性本真的情感所打动。在我看来,与其说这是一本散文集,还不如说,这是莫维铭先生的若干人生历程之中饱含深情的最美一段。
虽然我与莫维铭都是那坡籍贯,却从未谋面,更不用说熟识与交往。但至少,我从《回家,回家》这本集子里就可以感受到他的性情和流淌于他心河里的起伏升腾的缕缕情丝。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作家人性之中真实的、放射光芒的情怀。
情感窥视一:亲情绵长
“走了那么远,漂泊那么久,我依然是她手中的风筝,小时候希望我飞得远远的、高高的,而现在,她希望我飞得近一些,再近一些。”这是《我是母亲手中的风筝》一文中一句自然平常的话语,作家的亲情却由此得以毫不掩饰地直接表露出来。我们轻易就能体会到一位农家孩子苦学勤读后走出大山,置身城市,但他的心依然停留在故乡、在亲人的周边,思念之情萦绕不散。
“风里雨里,在泥泞、黑暗、绝望中,母亲和父亲耙田犁地,借米借粮,上山采药,种棉卖布”(《怀念母亲》)。读到这样的叙述,除却感受到在农村里一个家庭的生活窘境、奋力地默默劳作以外,剩下的,难道不是浓浓的亲情在涌动吗?
而在《暖暖的短信》、《父爱如山》、《家风》、《牵手》、《惊喜》、《贺卡首始寄亲人》这些篇什里,无一不是作家对父母、对妻儿的惦记和怜爱,无一不是对亲情的由衷歌颂或珍惜,所有的平凡言辞里都有情感在流动在奔涌,作家热爱生活、珍爱亲情由此可见一斑。
情感窥视二:乡情铭刻心间
莫维铭的散文,乡情占据的分量是显而易见的。在“乡情卷”系列作品中,《乡愁·乡情·乡恋》当是汇集故乡景物与情绪的代表篇目之一。在回忆了过去的年味后,文中这样写道:“这些年,老家的春节似乎缺少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怎么也找不到我小时候的那些快乐与记忆。那一排排整齐的瓦房不见了,那条百年斑驳的石板路不见了,很少有人贴春联了,写的人更少了……”乡风的遗失,年味的变更,农村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增长的怪异,除了惋惜,也只能感叹,这样的无奈之情,自然就演变成为一种无法排解的痛感。
莫维铭的恋家情怀,是潜藏于灵魂深处的,是浓烈而不轻言放纵的。《怀念那时候的老家》叙述十分细致而舒缓,割马草、打柴火、追蜻蜓、建木房、春播秋收,童年的诸多场景总是勾起他无限回忆,总系着他对远去岁月的深情怀念。《难忘念井》、《黄豆情结》、《小溪畔浣衣》等等篇目莫不如此,读来总有情愫在飞动。
情感窥视三:友情如歌珍贵
学业的深造是人生中一次融入火炉般的历练,是成长中步入成熟的环节。多彩、充实、迷茫、奋进这些元素总会伴我们左右,同学、朋友、恩师总是给了我们太多的爱和关怀,莫维铭也不例外。在莫维铭的内心,他时时刻刻都怀揣一颗感恩之心。铭刻和回顾也是伴随前行的步伐的。《高中往事》、《大学时的饭票》、《二十年后来相会》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感念、不舍的温情,更多的是展望式的深情回顾。
对高中、大学往事的回忆也好,对同窗的追忆怀念也好,怀念英年早逝的挚友也好,通过网络以文会友也好,莫维铭是以一个文人特有的丰富和细腻之情感认真去梳理的,抒情亲切又不缺少真挚。比如《大学时的饭票》、又比如《万事东流水,不舍是同窗》,我轻易就能感觉得到,如歌珍贵的往日友情一直被作家紧握在手。
情感窥视四:寄情万里江山
人生是一场旅行,旅行者的情思始终在路上,在万里江山的隐密之内飘扬。莫维铭是热爱生活的人,他除了热爱自己的家乡,他还热爱工作过、游历过的每一个地方。无论是在那坡县平孟古炮台抚今怀古、在念井村共话美好生活,还是在德保县红枫湖和曼贝侬小西湖漫步,他总是用心触摸、用情体验,旅行的情怀由此得以漫延。细读《吞岭春早》、《幸福百南》、《登平孟古炮台感怀》等作品,他那激情豪迈的文人情怀就不由得展现了出来。
我们再看《秋色万峰林》里面的这几句描绘:“秋日的阳光下,万峰林更显得寥廓苍茫。在那里,如笋如柱的峰林屏障与色彩斑斓的万亩田园交相辉映,秀美的纳灰河宛若一条漂亮的银链,把沿岸村寨珍珠般和谐地串联起来,构成一幅开阔而绚丽的美丽画卷。”若说,这是对万峰林最为诗情画意的描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但只需稍稍进一步研究琢磨,此刻莫维铭丰沛的情感就已回荡在其间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是从侧面的角度来烘托的,用“淋漓尽致”一词来形容,恰当不过。
我认为,在散文集《回家,回家》里,莫维铭的情感流淌,远远超出了他的作品本身。文学的美感因为情感的融入,而在这里绽放了最本真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直接穿透人心的。
新闻推荐
本报那坡讯为丰富校园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和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日,那坡县实验小学举行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本次艺术节活动时间为5月22日至6月1日,...
那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那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