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正在精心护理铁皮石斛种苗正在建设中的弄耀村全景弄耀村群众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认真种植铁皮石斛弄耀村群众在领取山豆根苗
在山城那坡县正在酝酿一场扶贫产业革命,这不仅仅是把玉米地变成山豆根地的问题,本质上还是一种山民观念的更新,乡村巨变正在从他们认识一株小小的山豆根开始。
引导这场变革的主要力量来自广州、南宁方面的对口扶贫事业,但早在这之前,那坡县就已经有一位打工归来的村民率先种了山豆根,他就是坡荷乡弄耀村的梁瑛杰。
1979年出生的梁瑛杰,1998年就去广东打工,在一个眼镜厂里做工人,“一竿子插到底”干了十几年,还当了主管,2009年回家时,他已是月薪约7000元的管理人员,但他还是选择回家,告别“多一分钱多一分压力”的工厂,因为家中的父母老了。
“回家到乡里开一个五金店一直是我的梦想。”梁瑛杰说,这个梦想他已经实现,当了村干部后,他很忙,五金店只能给妻子打理,前些年还做些牛马生意,现在也没时间做了,他把大部分精力都转移到村务工作上。
要致富,先修路。在村村通公路的今天来说,山民要修的是一条革新观念的“路”。弄耀村四面环绕着喀斯特地貌石山,水田也少,以前大米都不够吃,村民就在石山上掘地种玉米,补贴家用,如今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村里只有老人和孩子,大米够吃,山地不是闲置就是种玉米,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这时,梁瑛杰想到了山上野生的山豆根,这种能入药的植物被山民们不断挖掘拿去卖,梁瑛杰决定尝试种植山豆根,他自己挖掘、收购一些山豆根苗,在自己的山地种植。当梁瑛杰决定把种了几十年玉米的地改种山豆根,村里有人笑话他:“你种这个能吃么?卖不出去怎么办?”面对质疑,梁瑛杰没理会,继续耕作。
2013年,南宁、广州两市对口帮扶那坡县,弄耀村是南宁对口帮扶的点,这次扶贫总结经验改变以往单纯给钱给物资打造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结合当地现实困境因地制宜进行产业扶植。种植山豆根是这次产业扶贫的主要项目,政府买山豆根苗给村民种植,周边村民纷纷种上山豆根,一年来,梁瑛杰已经出售了10多斤山豆根籽,每斤260元,这时村里人才对他刮目相看,说他有先见之明,于是村里跟着种山豆根的已有60多户,黄星与黄全就是其中两位,“以前总担心饭不够吃,这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不缺吃穿,就是不懂种什么赚钱,现在有政府扶持,有人领导,做起来成本低,我们也有了方向。”黄全说。
除了山豆根,对口扶贫单位在弄耀村的另一个产业扶贫点是铁皮石斛种植基地,硕大的大棚里两亩多的二代铁皮石斛长势喜人,为了学会种植护理技术,梁瑛杰与另一位村民被派往南宁华夏集团免费学习。如今,大棚里的两亩多铁皮石斛由村里愿意出工出力出钱护理的人家轮流看管护理,所得利润大部分归集体,用来扩大生产。梁瑛杰的希望是,未来几年,弄耀村村民的楼顶上都种上铁皮石斛,“一斤700元,每平米一年可得1到5斤,护理费每平米仅需100元左右,这个项目做得成,大家就不用都去打工了。”梁瑛杰笑着说。
今年村委换届后,敢为人先的梁瑛杰被村民推选为村支书,“更加忙了,生意不得做了,我的收入实际上在减少。”梁瑛杰说,不过,看在能为家乡父老做点事儿的份上,他还是乐意干下去。
产业扶贫的同时,对口单位还出钱买瓷砖给村民装修房屋外墙,扮靓山村,弄耀村的新村门也在施工中。距离弄耀村几公里的谦合村则由广州市对口帮扶,他们几乎享受同等待遇。
据悉,近年来那坡县利用各种扶贫政策,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经济作物,累计种植中草药1.41万亩,其中完成田七种植1550亩,完成板蓝根、山豆根、黄姜、铁皮石斛等药材种植8590亩,广大村民受益的同时,也转变了传统上的耕作观念。
新闻推荐
本报那坡讯 近日,随着被执行人老李到那坡县人民法院交纳赔偿款,一起拖欠多年执行不了的工程赔偿款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
那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那坡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