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闻 靖西新闻 田阳新闻 田东新闻 平果新闻 德保新闻 那坡新闻 凌云新闻 乐业新闻 田林新闻 西林新闻 隆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百色市 > 那坡新闻 > 正文

那坡彝寨故事多□本报记者 陈 媛 通讯员 陆治蓉 文/图

来源:百色早报 2013-10-20 04:35   https://www.yybnet.net/

村民向记者展示彝族的宝贝铜鼓  

坡伍屯是那坡县百省乡面良村的一个自然屯,这里生活着将近300名红彝同胞,约57户人家。据当地村民介绍,该村寨海拔至少有700多米,算得上是地势较高的村寨。通往寨子的小路坑坑洼洼,偶尔还会有红毛鸡(俗语)从眼前飞过。飘落的零星小雨让清晨的雾气更加浓重,能见度不足10米。在如盘蛇般的泥路上驱车,有几分困难和危险。

与土匪斗争捍卫家园

今年80岁的值文忠,是寨子里最年长的人,虽然耳朵聋了,交流起来有些困难,但却是寨里的“腊摩”(祭司)。说起这个老寨子,一向不善言辞的值老兴奋起来,喝上一口自家酿的小酒,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讲述过去的故事。

曾经,值老的曾祖父居住在临近的百都乡果庇村那卡屯,为躲避战乱,前辈们选择了地势较高的百省乡面良村坡伍屯作为“避难所”,一直居住至今。在当时,也有这样一种说法,居住在高处不易受到攻击,对眼底的一切情况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1946年,年仅16岁的值文忠也加入到了剿匪的行列。“年轻气盛,什么都不怕。”值老说,土匪来势汹汹,如果不与其进行斗争,早就被“铲”出家园咯。土匪进村抢夺村民们的粮食,连妇女也未能幸免于难,可谓是“斩尽杀绝”,疯狂抢夺使得百姓原本就很贫苦的生活陷入了僵局,不少孩子因饥饿过度几次晕倒。看到这般情景,值老所在的民兵队经过一段时间休整,召集将近100人,和土匪展开了殊死斗争。由于没有经验,经常出现民兵伤亡的情况。后来,在民兵队长的筹划下,仅剩的40多人与100多名土匪展开了较量。铁铲、锄头、木棍……这些平日里的劳动工具成了战斗的武器。经过几天夜以继日的战斗,终于将土匪头目抓获。“又黑又肥,5个人才能用绳子把他绑住。”说起抓获土匪头目的情景,值老一脸兴奋,言语中又透露出几分幽默。“和现在捆绑母猪的情景一样。”   

民风民俗得以延续

1951年,村民们终于迎来了新的曙光,生活渐渐好起来。这时,有不少麻姓越南人迁徙到寨子,值、杜、黄、祝、熊等姓氏也占据多数。在村民麻向兵的家里,大厅处一个显眼的神台引起记者的注意。据麻大哥介绍,在当地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这样的神台,以纪念逝去的祖先。这个神台有个名字——“上谷堂”,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或者重要的日子,村民都会摆上祭品,以求祖先保佑全家平安、来年丰收。为什么叫做“上谷堂”?麻大哥笑着说自己也不太清楚。据当地的老人讲,不知从何时起,部分四川的上谷县人转移到此,从此安顿下来,麻大哥的祖先也是其中之一。可这一说法没有得到证实,只是在民间广为流传。后来,随着人口不断增多,寨子里联姻的情况也逐渐普遍起来。当地除了“上谷堂”,还有“金子堂”、“江夏堂”等神台,其代表着祖先的来源地,但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考证。那些真正懂得情况的人都已不在人世,关于“上谷堂”的真正由来,至今也还被掩埋在历史的风尘中。

在麻大哥家里,一根红绸被绑在房屋的横梁上,这让记者又多了几分好奇。虽然已经布满了灰尘,红色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但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在当地,不管是谁,只要进新房,都要在房屋的横梁上系上一根红绸,也称“上梁布”,以示吉祥、光宗耀祖,保佑全家平安、顺利、人丁兴旺。

3次火灾险些毁了寨子

如今的村民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日子也一天天红火起来。可又有谁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3次火灾,险些毁了整个寨子。据当地的长者说,1958年、1979年、1997年曾经分别发生过火灾,最大的当属1958年那次,几乎烧毁整个寨子。 

1958年具体哪一天老者们也记不清楚了,大概是深夜一点,突然天空红光一片。只听到有人叫:“着火了,快跑呀!”随后大家都从自家的小屋里跑出来,当时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乱成一团。那天夜里,风很大,村里的50多家茅草房都被大火吞噬,牲畜家禽也惨遭“灭门”。事后,听说是半夜有山里的村民点火把抓夜猫,火种不慎掉进了茅草堆里,才引发了这场大火。没有水源,无法施救,这场大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家园被毁,村民们只好在树底下搭建简易的棚子,勉强度日。那时,原本就很贫困的村民在经历这一场大火后,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一两天吃不上饭是常有的事。然而庆幸的是,村民们并没有被困难打倒。两年后,大家齐心努力,又先后建起了新房。

每次茶余饭后,聊起这场大火,老者们都还心有余悸,大家在用火时也格外小心。时隔约20年后,又先后发生了2次人为纵火,损失不小。如今,每年3、4月的祈雨节,全寨子的村民都集资杀牛祭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有赶走火神、保护家园的意思。只是,从2005年后,由于资金不足,祈雨节一度被迫停办。

长寿老人见证寨子变迁

眼前这个正在煮粥的老人叫苏桂荣,是该县城厢镇达腊村达腊屯的长寿老人,今年已经102岁了。该屯位于县城西南约18公里处,半个小时的车程即可到达,交通十分便利,是一个典型的白彝村落。据说,科、黎、梁、王姓人家最早来到达腊屯定居。

1910年,苏桂荣老人出生在该镇的念毕屯。由于受到当时风气的影响,苏老太和其他女孩一样,没有机会上学读书。12岁那年,经红娘介绍,她嫁给了达腊屯的一个男人,并于3年后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后来,丈夫在一次意外中不幸丧命,留下孤苦伶仃的母子。“那时这里没有什么人,只有几户人家。”苏老太说,起初这里只有少数的云南人居住,所住的木楼比现在还简陋,沟通起来有些困难。

后来,苏老太又嫁了两次,先后生育了十几个孩子。虽然现在已年过百岁,但一提到旧日的往事,她还是能清晰地表述出来。“我的最后一个丈夫就是寨子里的‘狼头\’。”她很骄傲地说。据了解,在当地,“狼头”是重要的核心人物。在每年的补年节上,“狼头”敲着铜鼓,众人舞动花扇,吹起芦笙,围着金竹载歌载舞,祈祷来年能够平安、顺利。“他会给我讲关于白彝的一些故事。”她说,清贫的年代没有奢华的礼物示爱,但夫妻俩却在这些平淡的日子里,互敬互爱,十分幸福。现在,每天早晨,苏老太还能背起竹篓,到外边去捡柴火、摘野菜,几十年如一日。

而如今,青壮年都已外出打工,寨子里就只剩下老人和小孩。那些曾经在寨子里留下的历史痕迹,已经没有多少人了解。苏老太说,这些年来的人多,走的人也很多,很多人为了生活不得不背井离乡,都到外谋生去了。唯一让她感到欣慰的是,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寨子里的人们依旧保持着古朴、善良的民风,这么多年了也没有发生过内部偷窃的事情。

新闻推荐

那坡警方帮助农民工讨薪500余万元 □本报记者 陆照德 通讯员 周梦楠 文/图

农民工朋友领到了工钱  临近年底,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朋友,都盼望着能早日如数拿到属于自己的工资,回家与亲人团聚。然而,有些用工单位却以各种理由拖欠农民工工资,这让农民工们常常...

那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那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那坡彝寨故事多□本报记者 陈 媛 通讯员 陆治蓉 文/图)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