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在上芦笙演奏课。 交流。 杨妃妃老师指导学生掌握芦笙演奏技巧。 芦笙队员在演奏。 互学互教。 老师在上月琴弹奏课。 排练。 校长也是吹芦笙的高手。 课间操上跳起气势恢弘的苗族芦笙舞。
在悠扬的芦笙声、悦耳的月琴声中,数百名身着苗族服装的小学生,和着优美的旋律在操场上跳起了欢快的芦笙舞,这别开生面的课间操场面十分壮观。这是日前记者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常么小学看到的场景。
苗族支系众多,隆林苗族支系主要有6个,分别为花苗、白苗、红头苗、清水苗、偏苗、裁姜苗等。走进常么小学,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学校大门让人耳目一新,装饰一新的学校走道、教学楼立面充满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元素。
常么小学校长唐永杰告诉记者,该校现有1474名学生,其中苗族学生占93%。自2016年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以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帮助下,学校开设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芦笙、月琴吹奏及民族山歌演唱等课程,并将民族服装作为校服,鼓励各民族学生在校园穿上本民族服装,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了解本民族文化,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常么小学的杨妃妃、杨明新等教师将苗族传统的芦笙舞融入课间操,成立了月琴队、山歌队,并多次在县里举办的各种演出中获奖。杨妃妃告诉记者,芦笙、月琴在苗族音乐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苗族文化的象征和标志。这些民族传统文化是苗族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学校组建芦笙队、月琴队、山歌队,就是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和掌握民族传统文化,并世代传承下去,彰显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力与魅力。
□本报记者韦克家周福宁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隆林讯今年秋季学期开学以来,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镇弄桑小学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关怀下,投入约25万元改善学校运动场...
隆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隆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