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三层楼”壮族传统服饰的黄碧瑜(右)给儿子讲解壮族布贴绣技艺还等什么,赶快来报料吧!
1.本报报料热线:0771-5530111
2.南宁晚报官方微信
“这块被面就是用这些小方块拼接成的,每个纹饰都是壮族的传统图案,代表着吉祥如意。”22日,在广西民族博物馆“拼布艺术与传统——人·物·生活”展厅里,“80后”手艺人黄碧瑜耐心地向游客讲解和展示壮族布贴绣技艺。
对于黄碧瑜而言,她所掌握的不仅仅是一门传统手艺,更是母爱的传承和沿袭,流淌于壮乡人民的文化血液里,朴实却最为动情。
一针一线传递亲情温度
黄碧瑜的家乡位于百色隆林县沙梨乡岩偿村,那是个传统的壮族村落,不过在黄碧瑜的儿时记忆里,村子里的壮族元素似乎并不明显。作为壮族妇女日常穿着的“三层楼”传统服饰早被压在箱底,曾经令人艳羡的壮族刺绣手艺也被年轻人视为不赚钱的累活。
尽管传统习俗被人们日渐淡忘,但总有一些根深蒂固的情感在默默延续。女儿出嫁时,母亲为她精心准备的被面是最为厚重的嫁妆,一针一线缝制的吉祥图案代表着最真挚的祝福。当新的生命降临,娘家人亲手缝制的背带则成为了婴儿最柔软、最牢靠的依托。
壮族布贴绣是制作背带和被面时常用的技艺。旧时人们种棉、纺线、织布、制衣,因条件有限需要一年乃至几年才能做好一套衣服,因此对布料倍感珍惜。壮族布贴绣的典型技法就是将剪裁剩下的各种碎布,按照制作者的意图,拼贴成各种图案,再用丝线钉扎边角缝制成被面等物品。
13岁那年,黄碧瑜喜欢上了舞针弄线,一有时间就向村里的亲戚或长辈偷师。原本平淡无奇的碎布在壮族妇女巧手之下,与精美的刺绣相结合,组合成出人意料的全新结构,赋予了这些零碎的边角料妙趣横生的艺术生命。
传统技艺面临失传境遇
然而,当地人却并不稀罕这种“拼凑的美”,这让黄碧瑜感到失落与担忧。尤其是2007年前后,云南、贵州等地有人到隆林大量收购土布和壮族绣品,一扎土布只收3元,一套壮族服饰只能卖两三百元。
“村民们都没有保护传统手工艺品的意识,就像卖芭蕉叶一样,一捆一捆的卖掉也不会心疼。”那时黄碧瑜刚刚结婚,在丈夫的支持下,黄碧瑜开始在当地收集各类壮族绣品,并细心地将绣品珍藏起来。
黄碧瑜曾在南宁开了一家专营壮族手工刺绣的店铺,希望让更多的人近距离欣赏壮族传统手工艺。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制作绣品既费时间又耗费精力,但真正识货之人少之又少,许多人往往询问价格之后便转身离开。
当一个人坚持做一件事情时,总会遇见意想不到的机缘。2010年,一直钻研壮族布贴绣技艺的黄碧瑜花了近一年时间,独立制作了第一床三角刺绣拼布被面,打算留给儿子。这床精美的被面中心由60个三角形布块组成,每个布块上用丝线绣制或碎布拼制出蜈蚣、蝴蝶、狗牙等壮族传统图案。
当时广西民族博物馆正在征集各类少数民族手工艺品,黄碧瑜制作的这床被面因制作工艺精湛、文化内涵丰富被博物馆收藏,而黄碧瑜也成了博物馆的常客,常在各类非遗活动中向游客们展示壮族布贴绣技艺。
作品出国参展深受鼓舞
2013年1月8日,一场名为“化零为整:21世纪美国的25位拼布制作者”的艺术展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展出,展品是来自美国18个州的多件传统拼布被面。黄碧瑜忘不了走进展厅细细揣摩其中的图案纹饰和手工技巧时内心的澎湃和震撼。
为什么国外的拼布被面那么受人重视,甚至被当作艺术品来到中国展出,我们自己的拼布被面却面临着失传的境遇呢?深受触动的黄碧瑜更加坚定了传承壮族布贴绣技艺,发扬拼布艺术的信念。
2017年7月,受广西民族博物馆邀约,黄碧瑜前往美国新墨西哥州进行文化展演,而她最珍贵的随身行李是提前一年设计,并与一些会刺绣的老邻居和熟人共同赶制的7床拼布被面。让黄碧瑜感到意外的是,她设计的被面受到了外国人的追捧,更在展演结束之后,全被当地人以3000元至5000元的价格买下。
美国行之后,黄碧瑜深受鼓舞,并计划累积了30床原创被面之后,举办个人拼布被面展。她希望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让更多的人发现和了解传统民间手工艺在时光中沉淀的美。
寻找“最美家乡人”
6月13日起,2018“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在南宁正式拉开帷幕。只要您身边有符合勇敢、正气、担当、热心、自强、诚信、慈孝、友爱、情义、敬业、仁爱、善良、文明、友善、大爱等正能量关键词的平凡人或暖心事,均可向我们报料!
征集结束后,本报将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对所有候选案例进行公开评选。获得票数最多的10个案例,将获授予南宁市十大“最美家乡人”称号及正能量奖金2000元。本报还将从中挑选突出代表,参与全国评选。若当选全国十大“最美家乡人”,奖金将达到10000元。
新闻推荐
本报隆林讯“老梁,你老伴的病建议还是到县医院再检查吧!我们帮你联系。”近日,隆林各族自治县革步乡央索村村支部书记罗...
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隆林各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