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闻 靖西新闻 田阳新闻 田东新闻 平果新闻 德保新闻 那坡新闻 凌云新闻 乐业新闻 田林新闻 西林新闻 隆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百色市 > 隆林新闻 > 正文

救救这些少数民族瑰宝 ——隆林苗族部分传统文化濒临失传令人忧 □本报记者 李 磊 通讯员 龙 潇

来源:百色早报 2015-10-16 02:22   https://www.yybnet.net/

敖德金(中)在进行传统活动展演□本报记者李磊 摄  

“以前很多好的东西都失传了,子孙后辈们很多不知道。语言、服饰、各种简单的活动都看不到,也没有人做了。”隆林苗协会秘书长敖德金说。

隆林苗族,拥有103672人口(据2011年该县统计局年终统计数据),占全县人口的24.88%。大约在唐末宋初,苗族开始涉足桂西高原这片土地,至今约有1000年的历史。然而,这个在隆林扎根已久的民族,现今正面临着民族文化失传的大困境。

2015年的跳坡节上,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现场人山人海,3万多群众齐聚于此,共同欢庆这个苗族人民的重大节日。跳坡节中开展了爬坡杆比赛、服饰大赛、金花大赛等传统活动。人们载歌载舞,苗族的青年男女们纷纷拿出自己的作品,施展技艺,展现风采。

2015年跳坡节是隆林苗协会承办的,该协会于2014年7月成立,这个为了传承隆林苗族传统文化而成立的协会,在传承工作方面,仍然存在许多困难。该协会的秘书长敖德金告诉记者:“跳坡节里面包含有很多传统的东西,如吹木叶、口弦、芦笙舞……但是我们发现知道这些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了。”

展次吹奏面临失传危险

协会成立后,敖德金就和成员们去拜访民间的苗族传统技艺传承人。芦笙、展次、木叶、口弦、缺口萧……这些都是隆林苗族的民间传统乐器,而在上万人口中,还精通着这些技艺的人却寥寥无几。“我们几个人只要周末有时间就去寻找,得知有谁在这方面懂得比较多后就联系他。通过录音、视频、图片的方式,对这些艺人进行采访,保留传承。但时间有限,也只能收集到少部分的资料。”说完,敖德金叹了一口气。

“展次目前就只剩下王正明、杨明才两位会吹奏的艺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敖德金告诉记者,展次苗语叫“Raaj Txig”,是一种将两只长短、大小相同的竹管并排在一起,关口装有像唢呐的哨片,管尾用一个开口的小葫芦做共鸣口,用来竖吹的乐器,其演奏法和曲目与唢呐相同。“两只竹管,在苗语里面说是一公一母,十四个孔,排成八排整整齐齐,一只手指要捂住两个孔,一个人可以吹出两个调,一个高八度的音和一个低八度的音,则是从一个人的口中吹出来,你说神不神奇。”敖德金谈至此处激动了起来,“这个是很绝的,是我们苗族的一绝,很多专家来研究,但目前就我们三个人在苦思冥想怎么把这东西传承下来。要是再传不下去,我们就愧对历史和祖宗。”

于是,敖德金、杨明才向王正明学习展次吹奏技艺,两人只要周末一有空就到王正明家中学习。王正明年事已高,较少吹奏,两人便想方设法让他多吹奏几首,到家中陪着他喝酒吃肉,跟着吃辣椒骨唠嗑,等到老先生心情好了,吹奏上几曲,两人便已是欣然大喜。“能学一点算一点,就这么回事。”敖德金说。

芦笙舞陷后继无人困境

苗族的芦笙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来源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如今的跳坡节,芦笙舞便是一大亮点。隆林苗族中有不少会吹奏芦笙的高手,杨光才和杨明才便是大名鼎鼎的芦笙师傅。杨光才老师所跳的“锅转舞”、“天地步舞”、“大小滚地龙”等舞蹈获得了各重大赛事的奖项,而杨明才表演的“上天梯”、“下龙宫”、“滚地龙”、“踩梅花桩”、“翻尖刀”等芦笙舞蹈以惊险动作组成,被冠以“芦笙王”的称号。

芦笙舞难度是较大的,吹奏者不仅要跟着音乐进行舞蹈,有时候还有一些较为惊险的动作,如“滚地龙”、“翻尖刀”等没有扎实的功底是跳不出的。“滚地龙上刀山下火海非常惊险,稍微不注意会有生命危险,比较难学,也难以传承。我们提倡由青年人来跳这样的舞蹈,但是,现在几乎没有年轻人能够继承下来。”敖德金说。

学习芦笙舞,其实从金钱到时间等方面都要投入极大的精力。敖德金向记者介绍,现在芦笙做起来非常贵,得由专门的芦笙制作人制作,一把芦笙需要上千元,所以很多年轻的孩子难以买到一把芦笙。而学习芦笙,先得从指法开始教起,芦笙的音符并不是按普通的“哆来咪发唆”的念法,而是按苗语的念法,需要知道说苗语口语才能听得懂。当背好了音调,才开始练指法,练了指法之后才开始弹奏,弹奏熟悉才能开始跳,所以芦笙舞是不那么容易学的,有些人从2、3岁学到15、16岁才算出色的芦笙舞好手。

“我们现在自己也开班教学,通过向社会各界募捐获得的一点资金,买了一两把芦笙作为道具来教学,但现在年轻人愿意学芦笙舞的越来越少了。我们只是希望它能够作为民族精品传承下去,可也是非常困难。因为跳芦笙舞它不来钱,除了跳坡节用到别的时候用不上。现在有的年轻人到外地打工,回家了偶尔能够来跟我学一下,但这样是学不精的。”敖德金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能有一天能够把芦笙舞教学转移到校园里面去,“不过在校园里面教这些,我又担心孩子们注意力会被转移。所以如果真的实行,也只能讲解乐理,练内功还要等孩子走出社会以后才能真正学习。”

新闻推荐

退休老人激情创业 小企业发展成大公司□本报记者 喻武强 文/图

陶德武向记者介绍三冲茶叶  本是到了享清福的年纪,家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的退休老人陶德武却因为...

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隆林各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壮乡八音来贺寿2015-10-19 02:22
猜你喜欢:
评论:(救救这些少数民族瑰宝 ——隆林苗族部分传统文化濒临失传令人忧 □本报记者 李 磊 通讯员 龙 潇)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