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山是大平地屯最大的一座山。
大平地屯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边缘,下辖于黔桂滇三省交界的隆林各族自治县天生桥镇马窝村。大平地名不副实,平地很少,群山环绕,传说先民为躲避战乱与土匪强盗的侵扰,举家搬迁,走到此处,见四面环山,道路陡峭,水源充足,十里之内不见人烟,实为躲灾避难的世外桃源,于是为该地取名为“太平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平地”被传成了“大平地”。
从天生桥镇背向南盘江,举目望去,极目处是一座高大雄伟、梯形状的山麓,顶部平坦,犹如戴着一顶王冠,王冠之下,竖着两块光亮的大石板,每逢天高气爽,两石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远远望去,犹如王者之眼。这就是在大平地充满传奇色彩的“碑山”!
“碑山”的传说,由来已久。相传有一年,位于南盘江西岸的布依族同胞发现对岸山上满山耀眼发光,并且似乎是一群发光的马儿在山上走动,出于好奇,便渡河前往观看,然而刚走到马窝村村口,那些移动的光影却消失无踪,只余中间两块发光的石板,惊奇之余,他们爬到山上,发现其中最亮的一块石板上刻有字:“上三丫口,下三丫口,银子七十二斗,不知在哪一丫口,如果你不信,碑石上面有把秤。”人们把碑石周围都挖遍了,也没有发现任何宝藏的踪迹,便将碑石打碎,仍未寻到宝藏。“碑山”之名由此而来,碑山宝藏也成了一代代人探寻的梦想。
有一年,一外地人路过碑山脚下,只见山上大群白马奔腾,非常肥壮,外地人到村里后感叹大平地之富足,大平地人却说村里一匹白马都没有。大家涌到碑山看时,却无白马影子,但那人坚信自己曾经看到过大群肥壮的白马。此事又给碑山宝藏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人们寻宝之心更盛了。
在碑山的左面,有一个山洞,洞深二十米左右,往下斜伸,至底部后会见到两面天然石墙,中间留有容一人通过的缝,就如两扇没有关严实的大门,门内曾经有一个像坟堆似的土包。突然有一年,有一家人趁夜到洞中挖掘,在洞口烧香烧纸钱,然后打火把进入到洞的底部。消息传开后,人们纷纷猜测是这家人知道了碑山宝藏的地点。然而过后不久,这家人却再也不去了,据说是有一次半夜正挖着,却听见洞口不远处传来婴儿的哭声!挖掘之人吓得魂飞魄散,拼命逃回家,从此再也不敢进此洞一步。后来才知是村中几个年轻人的恶作剧,趁他们下洞后装神弄鬼。如今下到洞底,打破的石门、挖掘的痕迹仍在。
在大平地屯修建公路之时,测量修路的人发现碑山对面的山上有一处与别处明显不同,极像是有人在两面山崖下砌起了一面墙,石灰、断石块非常明显,以前掩在树林之下没有被人发现。他们猜测,那应该就是碑山宝藏的埋藏处了,然而后来也没有找到任何宝藏。不久后有一位有钱的老板也来观察后,便请人沿着砌墙痕迹,用炸药进行开挖,直挖了七八米深,但也一无所获,只好作罢。倒是帮修路的人开了一个很好的躲石炮的地方,人们将此地取名为“黄金洞”,此洞在通往大平地的路旁。
大平地有个地方叫“熊家屋基”,这是“碑山”与另两座大山间的山坳,寨中几年前还保留着高大的石砌院墙,据说原来居住着一户姓熊的地主,家财万贯,但对待家中长工很不好。有位长工跟地主立下字据,白天种的东西归地主,晚上到荒山上种的东西归自己,但地主后来背信弃义,把长工晚上种的东西也收归己有。长工悲愤之下,便暗中串通强盗来报复,火烧熊家,大火整整燃了三天三夜,长工和强盗抢了地主的家财后远逃他方。据说因财宝太多携带不完,怕官府追查,便暂时埋到了山上,并刻字留记号,那座山就是“碑山”。
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到碑山寻找过宝藏,但都一无所获。如今,传说中刻有字的碑石已不见踪影,只余另一块石板孤独挺立。假如你爬到山顶,向北眺望,天生桥镇及南盘江尽收眼底;远处贵州万峰林重叠连绵,别有一番风景。刘禹锡诗云:“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碑山”宝藏之传说就让它随着时代的潮流,留给人们无尽的想象罢了!
新闻推荐
谈及如何破解“小升初”面临的困局,记者接触到的教育界人士均表示,一方面是国家层面的建设要不偏不倚地打造均衡教育,在政策上向乡镇学校倾斜,提升其综合实力,使之与城区学校、名...
隆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隆林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