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建友在基地里。
眼前这一座大棚里,是上万株被誉为“中华仙药”、“黄金中药”的铁皮石斛幼苗,正在静悄悄地孕育着新的梦想。现年46岁的叶建友,就是其“掌门人”,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已经有大量的铁皮石斛苗子创造出了效益,让全家住进了“黄金屋”,日子越过越红火。可又有谁知道,20年前他还是一个外乡来的穷小伙,没有钱更没有一技之长。究竟是什么让叶建友的人生出现了如此大的转变?说起往事,叶建友沏了一壶茶,与记者聊起了他以往的岁月……
因收购药材来到西林
1984年的夏天,年仅15岁的叶建友跟随亲戚,从美丽的浙江温州来到神秘而淳朴的西林县,从事收购铁皮石斛、杜仲等药材生意。第一次出远门的他,便被句町古国的悠久历史所吸引。但在当时,叶建友并没有想到,10年后自己竟然在这里“乐业”,并成了名副其实的西林人。
叶建友辍学后,就在云南和广西之间,收购药材。只要是有药材的地方,他都不遗余力地奔走。“那时只知道赚钱才能填饱肚子。”叶建友笑着说,吃了上顿就愁下顿,哪里敢奢望发什么大财。瘦小的他常常是累得在哪都能睡着,3块钱一晚的马车店大通铺常常就是“家”。
虽然生活条件很艰苦,但对于从农村走出来的叶建友来说,早已习惯了。可那条曾经坑坑洼洼的老路,却成了他永久的回忆。那时,从县城到镇上,需要步行2个小时,叶建友就跟随亲戚带着干粮,挑着担子走村串寨收购药材。一路上,尘土飞扬,不时有沙子吹进眼睛,那痛苦的滋味难于言表。有时候走累了,就在路边的树下休息一会儿,烈日下知了无力的鸣叫声,着实让年轻的叶建友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了在异乡生存的艰辛。“一顿饭最多只花两三毛钱。”他说,每天吃着干得难以下咽的饼干,却是奢侈的午饭。路上偶尔也会遇上一些热心的村民,请他到家中休息、喝水,虽然不知道对方叫什么名字,但那份温暖却依然记忆犹新。
岳父卖羊助其创业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1990年,叶建友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建起了自己的苗圃,开始种植铁皮石斛、杜仲、田七等中药材,并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后来,他还根据市场需求培育了优质的柑橘、板栗等果苗。由于当地很多少数民族群众还缺少技术和资金,叶建友销售的优质果苗往往是赊账销售,他还向群众免费传授种植技术。他觉得这也算是回报帮助过他的村民的一种方式。“给予他人帮助,就是对自己最大的馈赠。”他谦虚地说。
操着一口浓郁的浙江口音,叶建友渐渐地融入到了当地人中间,要是有听不懂的方言,就用手比划。1995年,他的真诚不仅打动了乡亲们,还敲开了彝家姑娘杨亚尼的心房。“当时就觉得他特别憨厚,也很勤快。”妻子杨亚尼说,那年秋天,他们按照彝族的风俗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外乡小伙摇身一变竟成了彝族女婿,当时引来了不少村民的好奇,大家都在期盼着这个外乡小伙能给大伙带来生活的希望。后来,在与妻子家人商量后,他们决定举家迁至西林县发展。
可是,说得容易,做起来却遇到了资金不足等困难。这让一向信心满满的叶建友顿时感到手足无措。岳父杨介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二话不说,便准备把家里养的50只山羊赶到市场上卖掉。“爸,您这是干什么?这可是家里最值钱的东西了。”叶建友说什么也不同意岳父这么做,他知道这可是老人家的心血。就在他极力阻止的时候,岳父说:“你就是我的亲儿子,我就是你的亲爹,这么做是应该的。”
老岳父挥舞着手中的羊鞭,唱着彝族山歌,那渐渐远去的背影逐渐消失在山间小道上。叶建友站在门前,久久不愿离去。看着善良而淳朴的老岳父,他的心里百感交集。“就算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也未必能做到这样。”叶建友说出真实的想法。当年老岳父卖羊得了2万多元,还向银行贷款了1万元,共筹得资金3.8万元。当从老岳父手中接过那沉甸甸的一沓钱时,叶建友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他在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才能对得起老人这片心意。后来他才得知,老岳父这辈子从未向别人借过钱,这是第一次,因为他。
投资1300万元建铁皮石斛培植基地
有了足够的资金和亲人的支持鼓励,2000年,经过实地调查后,叶建友带着全家来到了距离西林县城三公里的那卡村,租了10亩地,建起了新的苗圃基地,主要培育沙糖桔、桃果、李果、板栗等幼苗。那时急需人帮忙护理,他想到了当地的村民。“他们都是自己人,自己人做事就会很放心。”他如是说,拔草、施肥、浇水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每天30元的工钱让不少的村民很知足,饿了渴了还可以到家里去休息。
在叶建友的幼苗基地,有几个三四十岁的农村妇女在悠闲地干活。“也不是很辛苦,反正饿了就可以在这里喝一碗粥,叶老板很热情。”来帮工的黄大姐说。在大伙的眼里,叶建友是老板更是大哥,谁家里有困难,叶建友总会帮上一把。说到这里,叶建友摆摆手说:“西林早已是我的家,村民就是我的兄弟姐妹,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不值得一提。”2006年至2007年,叶建友的果苗圃越做越大,尤其是沙糖桔苗供不应求,不少云南等地的老板纷纷上门收购。他不断扩大种植规模,苗圃面积已达30多亩,每年向外供应八九万株果苗,纯收入就达40多万元。虽然腰包渐渐鼓起来了,当年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已经过去,但是叶建友始终相信,自己还能朝着更高的方向努力。在西林经商多年,敏锐的他发现这里的气候很适合铁皮石斛的生长,一个大胆的想法又在脑海里产生:建一个铁皮石斛的生产基地。很快,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县里得知他这个想法,很是支持,于是叶建友立刻马不停蹄地到云南勐腊、安宁等县考察人工种植铁皮石斛的情况。回到西林后,他在普合苗族乡投入了1300万元建成了100亩铁皮石斛培植基地。如今,这一株株幼苗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很快就变成“摇钱树”,在当地享有不小的名气。
说起现在的成就,叶建友总是很谦虚。他常常说:“是西林人民的善良和支持,让我扬起了生活的风帆;是这里的每寸土地让我有了创业的激情;我所拥有的一切只源于对西林的那份深情。”烈日下,叶建友依然忙碌在幼苗基地里,这里有他的爱,他的汗水,还有他的梦……
时下,若论中国最热最红最火的词汇,非“中国梦”莫属。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中国梦”以充满正能量的词语形象迅速走红。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每个人都有梦想,毕业时,希望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创业时,希望能马到成功;年老时,希望儿女能常回家看看;助人时,希望对方尽快摆脱困境健康平安;失散后,希望与亲人重逢……一点一滴的梦想汇聚,千万人的努力融合,“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在这汇聚与融合中走向现实。今日起,本报推出“中国梦 我的梦”栏目,敬请垂注。
新闻推荐
本报隆林讯 (通讯员 黄海杰)自2月10日以来,隆林各族自治县境内遭遇持续低温天气,隆或、德峨等乡镇高寒山区出现近年来最严重冰冻,满山遍野冰花怒放,处处银装素裹...
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隆林各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