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徐顺东通讯员祝明贵
“麻鸭+野猪+桑蚕,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小循环,效果马上不一样。”近日,在凌云县朝里瑶族乡兰台村巴兰屯,梁正志一边指导十几个妇女给小桑苗施放农家肥,一边分享他的生态循环发展路子。
半山坡上,一排排猪栏建在树丛之中,不时能看到黑猪的身影。梁正志突然几声吆喝,黑猪从树林里跑回猪舍,等待喂食。“这些都是二代野猪,野性十足。”梁正志说。
如今生猪价格下跌,二代野猪行情如何?
“如是单个产业,可能就亏本了,但是整个算,还是有赚头。”梁正志介绍,2010年开始,他创建了朝里连群养殖合作社,起初先是养本地麻鸭,后来养二代野猪,由于都是养殖项目,结构比较单一,几年下来都没赚到钱。为了进一步增加经济效益,梁正志通过到外地实地参观和学习,开启一条符合自己发展的绿色循环农业链:养二代野猪和麻鸭,利用猪鸡粪种桑,桑叶养蚕养猪,桑枝种食用菌。
按照梁正志的说法,现在养野猪已是欲罢不能。他的桑园需要大量的农家肥料,这得从野猪身上找,所以粪土就是金钱,经过10多天发酵,就可用来给桑树施肥,节省了很大一笔开支。同时桑园里,施放农家肥的桑树长得特别好,桑叶特别大。
入冬后,气温低不能养蚕茧时,树上的桑叶同样不会白白烂掉,因为可以喂猪、喂鸭,同样节约了饲料成本,同时,老去的桑枝可以用作种食用菌的原料。这个循环利用,给梁正志带来几十万元的收入。
在循环农业发展道路上,梁正志信心满满。如今,他一年雇请几十人做工,其中大部分是贫困户,解决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问题,有的贫困户在他的带领下发展种蚕养桑产业。
新闻推荐
聋哑夫妻与蚕“同居” 种桑养蚕收入过万 ——茶乡凌云脱贫故事(三) □米儒聪
凌云县加尤镇磨贤村的刘正芬与妻子杨巧都是聋哑人,他们家住大石山区,资源匮乏。但多年来他们没有哭穷,没有唉声叹气,而是...
凌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凌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