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闻 靖西新闻 田阳新闻 田东新闻 平果新闻 德保新闻 那坡新闻 凌云新闻 乐业新闻 田林新闻 西林新闻 隆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百色市 > 凌云新闻 > 正文

开着拖拉机考上大学

来源:百色早报 2017-06-14 09:16   https://www.yybnet.net/
李海林的高中毕业证书  

□本报记者 刘卫金 文/图

1959年出生、现年58岁的李海林每当读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句诗词时就会想到自己的学生时代,然后不由地回忆起1977年恢复高考时的点点滴滴,他对40年前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仿佛就在昨天。

1977~2017

受访者:李海林

年龄:58岁

下乡插队开拖拉机挣工分

1977年,李海林18岁,那一年他高中毕业。当年的8月22日,李海林与同届的同学离开了凌云中学,怀着建设新农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心愿,坐着卡车,在锣鼓和鞭炮声中来到凌云县玉洪公社玉保大队插队参加集体劳动。经过大队的挑选,李海林被安排学开拖拉机。“当时每天跟着别人学习开拖拉机耕田,专心向技术员学习,不怕苦,不怕累,认真地完成生产任务。”李海林表示,他所在的大队靠近大街,各方面条件还算可以,“相比其他同学插队的地方,我们玉保大队算是条件比较好的,那时我们正常出工一天可以得到10分(满分)的工分,折合当时的人民币是6毛钱。”李海林举例,当时一个鸡蛋8分钱,一碗粉才1毛3分。“每天挣6毛钱,现在看来有点儿不可思议,可在那个年代,确实就是这样的,有的同学在更加偏僻的山村里插队,每天干得最好的也只有4毛钱的收入。”李海林告诉记者,由于当时他为生产队开拖拉机,每天能挣到11分的工分,在当时相当于城里一个普通工人一天的收入了。

毫不气馁,再次报考被录取

高考“失利”后,李海林回到生产队继续参加集体劳动,看到原先的插队青年有的去大学读书,他十分羡慕,更坚定了他再次报考的决心。1978高考前一个月,李海林早早就请假回到县城,提前买好了当时十分紧缺的《高考复习提纲》和一些高考资料,在家里进行了高考前的全身心复习。同年7月,李海林满怀信心再次走进考场。

1978年9月的一天上午9点左右,李海林正在开着拖拉机运砖头,一位公社的阿姨跑到生产队告诉他:家里收到了广西师范学院(现广西师范大学)寄来的录取通知书。后来李海林才知道,由于他写的通讯地址是凌云县城的家,所以父母提前知道了他被录取的消息,由于李海林所在的玉保大队没有电话,李海林的母亲就打电话到玉洪公社,请公社的一位阿姨去大队通知李海林。

李海林马上把自己考上大学的消息告诉了同学,当天正好是圩日,很多社员在街上逛街,很快,李海林考上大学的消息便传开了。李海林读凌云中学时的一位老师当时被下放到玉洪公社教书,得知消息后,激动地拍着李海林的肩膀说:“你能考上大学很了不起,作为你的老师我很自豪,你为我们凌云中学争了光。”然后还力邀李海林和插队的同学去他家里吃饭。“其实当时那位老师家里也没有什么吃的东西,为了庆祝我考上大学,老师特意向邻居借了一只鸡做了好菜来招待我们。”李海林说,师生十几个人围成一桌,海谈阔论,那情谊融融的场景他这辈子都忘不了。

踊跃报考,积极复习

1977年10月,生产大队传来了恢复高考的好消息。大家互相传达,情绪高涨,那时因为高考中断了,青年要离开农村只有招工、招干、保送工农兵学员上大学这三个途径,在离开学校下到生产队时,就不曾想到还有机会重回校园。李海林抑制不了内心的激动,马上报了名。“在报名现场,我看到有很多是‘老三届\’的毕业生,有带着孩子来报名的,还有学校的老师来报名。”李海林当时就明白,有许多人希望通过这次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

报名后,李海林找出仅存的几本课本,白天和大家一起劳动,晚上秉烛夜读准备高考,迎接挑战。“每天收工回来后就十几个人趴在床头看书,晚上时间稍多,我们点燃蜡烛挑灯夜战。”李海林告诉记者,他上中学时,正赶上张铁生“交白卷”的时代,高中从三年压缩到了两年;上了高中,除去正常上课,其他时间都在劳动,学校会在不同季节里安排农业劳动,修河坝、插秧、收稻谷。“好多考生多年不碰书本了,要找一些资料来复习非常困难。有些人甚至把那些当废纸卖的课本重新拿回来看。”李海林说,他的物理、化学都不行,但身体素质好,李海林左右权衡最终决定报考文科、加试体育。

考生答案五花八门

很快,迎来了高考的那一天。李海林早早地走进凌云中学考场。李海林参加的是文科考试,考试内容为语文、数学、政治、史地,“我依然清楚地记得考试中一道史地题目为“分别写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考完之后聊天时发现大家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考生不懂七大洲,竟然把凌云一个叫河州的地方填了进去。当年我只想着如何完成生产队的劳动任务多拿工分,根本无暇顾及学习,面对有些题目,我也不懂如何答题。”李海林说,而这都是因为“文革”的严重干扰破坏,使教育质量大大下降的结果。

独自挑着行李去报到

1978年9月15日,李海林独自用扁担挑着被子和脸盆、木箱子等生活用具坐车赶赴广西师范学院报名,因为舍不得花钱,晚上就睡在旅社的走廊里。经过约30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桂林,走进了广西师范学院,从此开始了李海林四年忙碌而充实、紧张而有秩序的大学学习生涯。

1982年7月,李海林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习,被分配到凌云中学工作,6年后调至百色工作。“恢复高考,最大的意义在于恢复了公平,由衷地感谢一代伟人邓小平,高考的及时恢复改变了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的命运,让我们拥有如今美好的生活。”李海林动情地说。

体检后没有下文

春节后,李海林接到了体检通知。当时如果通过了体检,就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迈进大学的校门。擅长体育的李海林信心百倍地来到医院体检,顺利地通过了体检关,负责体检的医生还对李海林说:“你的身体条件当空军都行。”李海林还向记者讲述了发生在体检中的小故事:一个参加体检的考生知道自己血压偏高,在体检前先喝了一大瓶醋来降血压,由于喝得过多体检时发现血压低了,于是又去爬楼梯以恢复血压。不记得爬了多少回楼梯,再次去体检时,该考生竟然血压恢复了正常,体检侥幸过关。

那时粉碎“四人帮”不到一年,极左思潮仍根深蒂固,考生还要通过严格的政审关。李海林虽然通过了体检,但由于自己是“地主”成分,所以一直担心,事实证明他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通过体检后,他迟迟没有收到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就这样,1977年的高考李海林落榜了。后来李海林才了解到,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全国570万人参加高考,27万人被录取,录取率仅为5%,而和他们同年毕业的同学,也只有2人被大学录取。

新闻推荐

“还是村里有搞头” ——凌云县下甲镇峰洋村贫困户返乡脱贫记

“还是回到村里有搞头。”老劳感慨地对笔者说。老劳全名叫劳家良,凌云县下甲镇峰洋村人。其实老劳不老,今年只有40岁,大家这样叫是因为他外出打工最早,“资历”最老。1993年,16岁的劳家良去广东进了...

凌云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凌云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开着拖拉机考上大学)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