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闻 靖西新闻 田阳新闻 田东新闻 平果新闻 德保新闻 那坡新闻 凌云新闻 乐业新闻 田林新闻 西林新闻 隆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百色市 > 凌云新闻 > 正文

回村的动力□本报记者 陈伟玲 文/图

来源:百色早报 2014-03-21 01:11   https://www.yybnet.net/

吴天来(右)带领回村群众种植中草药发展产业  

在城镇化不断深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安家落户。

如果有条件在城里生活工作,谁还愿意回农村?答案是陇雅人。

周末休息的吴长松驾着自己的面包车从凌云县城回老家陇雅村。3月是播种的季节,也是植物生根发芽的好时光,吴长松正要回去护理他的产业。虽然在城里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吴长松也要回老家把自家的地种上十大功劳,并种上十几亩的铁皮石斛。吴长松说,他之所以愿意那么辛苦,是因为村里的环境好了。回去搞产业,也是支持和帮助家乡发展的一个行动。

3月的陇雅村,山变青、鸟鸣、花纷飞。干净整洁的村道、漂亮的楼房、清新的空气,房前屋后竞相开放的桃花、李花,乡村安静祥和与世无争,犹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令人心旷神怡。吴长松说,这样的环境堪比城市,回到老家的第一感觉就是舒服。因为环境好了,回来住得舒服,所以许多已经在外有了新家的陇雅人又纷纷回到村里起楼房,投资发展种养产业。

而这批陇雅人在21世纪前还在争先恐后往外走,那时,很多年轻人发誓这辈子不再回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用“鸟不拉屎”来形容那时的陇雅村再适合不过了,曾经有科学考察队在看过陇雅村后说,这里根本不适合人类生存。陇雅人祖祖辈辈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日子有多么艰苦可想而知。吴长松说,到20世纪90年代,全村只有一两家是砖瓦房,很多村民住的都是人畜杂居的栏杆式木房、茅草房,村里污水横流,卫生条件差。同时,没电、没路、没水成为制约陇雅发展的最大因素。

“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很难受的。”但就是这曾经被断定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如今却把陇雅人吸引了回去,他们即使在城里有工作,也都纷纷回乡搞产业谋发展。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村里的环境变好了。

吴长松说,这一切得益于一个人,他就是村支书吴天来。从1996年开始,吴天来就开始带领村民修路、拉电、引水、修建沼气池、改造茅草房、搞人畜分离、封山育林发展田园经济、种桑养蚕种植中草药助农增收,把陇雅村建设成为一个美丽宜居的生态文明村。

说到回村的动力,吴长松说,一是因为村里的环境好了,二是大家都看到跟着村支书干有钱赚。吴长松给记者举例,以种植十大功劳为例,其护理期是3年,从第三年开始便不需要特别的护理。一棵十大功劳一年能为主人带来1元的收入,一亩山地可以种植3000~5000棵的十大功劳,种植10亩的家庭每年可以有三五万元的收入。而十大功劳的寿命能达到30~50年,收益也长达30~50年。既节省劳力,又能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综合利用原来废弃的土地,何乐而不为。

“现在很多人都回来建房子了。”在陇雅村大力洞屯,一位杨姓村民告诉记者,该屯原来90%的人或外出谋生,或读书毕业离开了老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城里人。如今,村里的环境好了,这些城里人又纷纷回到村里重新修建自己原来遗弃的房子,在家里的荒地种上果树和中草药,有的村民还拿出钱支持投资家乡的产业发展。

今年春节除夕夜,大力洞屯鞭炮此起彼伏、灯火通明,屯里的村民中90%常年在外,可当晚,他们的话题全部都跟村里有关。有的说,不再外出打工;有的说,要继续把老家建设得更好,等退休回来养老。

新闻推荐

凌云狠抓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凌云县多措并举狠抓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他们加大对学校、幼儿园等儿童聚集场所的疫情监测力度,严格执行周报制度,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蔓延。该县卫生局、教育局、疾控中心和卫生监...

凌云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凌云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回村的动力□本报记者 陈伟玲 文/图)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