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闻 靖西新闻 田阳新闻 田东新闻 平果新闻 德保新闻 那坡新闻 凌云新闻 乐业新闻 田林新闻 西林新闻 隆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百色市 > 乐业新闻 > 正文

一个高约40米的山洞 一排木瓦结构的房子 亲情洋溢的一家人 悬崖边有人家 穴居洞内50年

来源:百色早报 2015-08-31 02:30   https://www.yybnet.net/

洞穴里就是梅树条老人的家 □李 晋 摄收工回家的张勤与家人分享他采摘的野果,梅树条老人在一旁开心地笑  

□本报记者 李海雁 通讯员 黄元鸿 文/图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染红了群山。在乐业县著名的风景区——大石围天坑约一公里的一处半山腰,伴随着“哐当哐当”的铃声,71岁的梅树条老人正赶着牛马沿着一条用碎石铺成的路走着,她要把牛马赶往山坡上岩壁底下一个大大的洞穴里。这个洞穴呈椭圆形,洞口宽约60米,高约40米,像一个张开的大嘴巴。洞口下面是一排木瓦结构的房子,这房子正是梅树条老人的家,是她和丈夫在1965年建成的,今年已经是她在这所房子居住的第50个年头了。

梅树条老人所在的村是乐业县同乐镇刷把村,村民们的房屋都建在喀斯特洼地上,唯独梅树条老人把房子盖在靠近山顶的洞穴里,成为罕见的“洞穴人家”。

上过电视  成了“明星”

“我拍过电影呢。”谈起在这个洞穴居住的故事,梅树条的三儿子张勤十分自豪地告诉记者,他和家人都“拍过电影,上过电视”。

张勤说,早在大石围天坑开发之初,他家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关系,开始吸引许多游客的好奇和媒体的关注,而他也是那个时候开始出现在了电视镜头里。“当时我正在家里掰玉米,忽然几个拿着摄像机的人来到我家说要给我拍电影,后来才知道那个摄影师是日本一个电视台的。”张勤说,那是夏天的一个下午,他和往常一样吃过午饭后就在家里掰玉米,忽然听到有人在叫他,于是出门去看,只见来了一帮人,其中有几个是县城居住的本地人,其余的他都不认识。那些人通过几个本地人转告张勤,他们要给张勤一家拍片子。“平时只在电视上见过别人,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可以上电视。”听到这个消息,张勤一时不知所措,连忙推辞。后来他们告诉他,“平时做什么就做什么,导演怎么说就怎么做就好了。”他才勉强接受。于是他连忙换上一身新衣服,那天在导演的指导下,他拉石磨,掰玉米、劈柴……曾经以为拍电影很艰难,没有想到这些都是他平时做的,慢慢地他不但没有紧张反而十分自然起来。半个月后,他收到了那些摄影师托人带来的碟片,当他和母亲打开碟片,看到自己出现在了电视里的那一刻,大家都乐得大笑了起来。

记者从当初拍摄的见证者《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乐业县签约摄影师李晋处获悉,当年拍摄这张碟片的是日本NHK电视台的记者。如今,这张碟片一直被张勤一家保存着,高兴的时候还常常拿出来看。

第一次上电视之后,便是各种媒体关注,梅树条老人和她的“洞穴人家”先后出现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地道风物·广西》、中国旅游卫视、乐业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上。因为居住的房子的关系,让他们一家人都有机会成为了演员,这是居住在洞里给他们带来的惊喜。

穴居生活  悠然自得

近日,记者慕名前往采访,只见这所木瓦结构的房子共有8个房间,6间卧室、1个厨房、1个客厅。据悉,在以前人多的时候显得有点拥挤,但如今4个女儿出嫁了,大儿子成家后也搬出去了,整个房子就剩梅树条和三个儿子以及孙子们,房间基本够安排。

“在这里生活很方便。”50年的生活,让梅树条老人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自给自足的洞穴生活。房子左侧一排木结构的房子是她家的“畜牧场”,在这里老人养有60多只鸡,2匹马,5头牛,还有2头猪……逢年过节,基本不用出门就可以吃到肉。而她家唯一的菜园是在离家约1公里的一处山洼地——多年前为了吃上蔬菜,梅树条和丈夫硬是从石头山刨出来一块泥地。菜园虽然不大,但她统筹安排耕种时间,使得家人在每个时令都可以吃到不同的蔬菜。

“早上起来喂猪喂鸡,吃早餐后带上干粮到山上放牛放马,傍晚时分赶牛马回家后为家人做饭……”这是梅树条老人一天的生活,虽然已是71岁的高龄,但她的身体还很健康,家里的家务活她大部分都揽了下来。梅树条的儿子“老三”张勤一边在家务农,一边在大石围景区做保洁员,妻子则到外面打零工,目前全家的经济收入就靠打零工和种植农作物,日子虽不算富裕,但也算自给自足。

洞穴曾遭过度开采

从洞口的木瓦结构房子往里走,洞长80余米,洞内有两个蓄水池,不断有水滴从洞顶滴到蓄水池里。这两个半径约5米的蓄水池是梅树条和丈夫1987年建造的,池里的水常年丰盈,清澈甘甜,足够梅树条老人一家的生活用水。

“以前还有人来这里开采石头,现在不给采了。”原来,洞里的石头全是半透明的方解石,在灯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很是漂亮。张勤告诉记者,去年曾有商人来开采这种石头做建筑材料,开采了1个多月,一共开采了大约6000多斤的石头,作为回报商人给了张勤家人3000多元管理费。3000多元,相当于全家全年种植的收入了,给他们带来欢喜的同时也暗藏隐患。

张勤发现,自从开采石头之后,水池的水开始变得浑浊,而且还慢慢有石头从房子后面的洞壁滑落。“再这样下去就不好了。”考虑到这样开采石头不仅把水弄浑浊还存在塌方的隐患,于是张勤和家人商量之后,大家一致同意不再允许开采石头。

“穴居”只为躲避冰雹

梅树条老人和丈夫当年为什么将建房地址选在洞穴呢?

“以前冰雹厉害,经常有房子的瓦片被打碎。”

谈起将房子选址在洞穴里的原因,梅树条老人称只是为了躲避冰雹。据梅树条老人回忆,她和丈夫是同村不同屯的人,不到20岁的时候在他人的介绍下嫁到了张家,当时丈夫还和家人住在屯里。但因为大石围天坑一带经常下雪,有时候甚至是下冰雹,每次下冰雹许多村民的房子瓦片经常被打出一个个大窟窿。梅树条婆家的房子自然也不例外,每次冰雹来袭很多瓦片都被打坏,损失不小。

为了避免冰雹带来的损失,梅树条和丈夫开始物色安全一点的地方安家。在一次外出到山上放牛的时候,梅树条的丈夫发现了公路边的半坡上有一个洞穴很大且十分宽敞明亮,里面还有水源,于是他们联系上了洞穴所属地块的主人,花了200元将这块地买下。后来,他就将自己的新家安在了洞口最宽敞的地方,一住便是50年,到梅树条老人的曾孙,已经是第四代人了。

梅树条老人说,50年来,这所房子坚固如初,每次下冰雹,他们一家再也不用担心房顶瓦片被打坏,下雨也不再担心洪涝把房子浸泡。

“洞穴之家”维系亲情

“这里居住挺舒服的。”张勤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在这所房子里居住,小时候他经常和几个兄弟姐妹到洞里玩耍、捉迷藏,他们已经习惯了这里的一切。房子冬天暖和,夏天凉爽,还没有蚊子,住起来比外面的房子舒服多了。

十多年前梅树条的大儿子享受政府移民安置政策已经搬去幼平乡居住,后来张勤也享受政策被安置到甘田镇,作为当时家里的主要劳动力的张勤,看到下面还有两个弟弟没有结婚,不忍心让父母那么辛苦,于是拒绝了搬出去的机会。

如今虽然部分子女相继成家并搬出去住,但是子女们逢年过节都会回来这所房子看望老人。梅树条老人告诉记者,每年春节是这所房子最热闹的时候,儿子、女儿都会带着子女甚至孙子回来看望她,全家人围坐起来有满满的5桌人,这个时候是儿孙满堂的梅树条老人最开心的时候。

梅树条老人告诉记者,从房子建成到现在,这所与众不同的房子已经迎来不少好奇的游客,甚至中央电视台也曾到这里采访过她和她的家人。“自己住着舒服就好了。”梅树条老人说,也有人担心不安全建议她搬出去住,但她并不这样认为,相反她认为这里冬暖夏凉又有天然的屏障,住着十分安全舒适。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梅树条的孩子们也对这所老房子有着很深的感情,他们之间已经形成一个约定,再忙也要回老宅看看,因为这里是他们的根。

新闻推荐

太阳能路灯点亮农村夜

朗英屯的太阳能路灯□韦善康 摄  本报讯(记者 罗 霞)  “有了路灯,我们以后可...

乐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业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个高约40米的山洞 一排木瓦结构的房子 亲情洋溢的一家人 悬崖边有人家 穴居洞内50年)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