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强 本报通讯员 潘侯运
5月18日,记者从乐业县城驱车前往大石围景区采访时,沿途一个漂亮的小山村格外引人注目:一幢幢蓝顶白墙的小楼点缀群山中,村外一个个种植园规划整齐,平整的水泥村道四通八达。当地人说,3年前,这个村破旧着呢!
这个村叫下六屯,之前,村民主要靠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生,经济收入很低。村里的房屋大多低矮破旧,还有不少是土坯房。入屯道路坑坑洼洼,行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青壮年劳动力大多不愿待在家里,纷纷外出务工。
“下六屯土地宽广、肥沃,非常适合种植一些特色农产品,而且处于乐业县城往大石围景区的途中,可以借此发展乡村旅游。”同乐镇党委书记徐广成说。
为了改变下六屯的落后面貌,同乐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实行土地流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农村党员+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先后引入猕猴桃种植基地、葡萄采摘园、蔬菜种植园等项目。目前,已种植猕猴桃800亩、葡萄150亩、蔬菜150亩。群众“左手拿地租,右手赚劳务”,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
2012年,百色市委、市政府和乐业县委、县政府把下六屯列为市、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村里的危旧房得到了改造,村内道路得到硬化,球场等文体设施建了起来。同时,结合开展清洁乡村、生态乡村活动,全屯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
下六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外出打工的人们开始返乡创业,村民丁六合就是其中一个。如今他已经种植猕猴桃20亩,当起了老板。“家里有钱挣,不用出去打工啦!以后乡村旅游搞起来了,日子更好过。”丁六合对记者说。
新闻推荐
■红城杂谈潮东扶贫攻坚已经进入啃“硬骨头”阶段,目前最为贫困的地方基本有一个共性:村里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孕”。如何带领这样一群人奋战在***一线,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尤为关键。党的基层...
乐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业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