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强 本报通讯员 吴桂群 罗昌明 本报实习生 文白毅 文/图
“我真没做出啥成绩,你们就别写我吧,说真的。”这是他与记者初次见面的开场白。
事实上,穿上法袍24年间,他审结了近1500件案件。他能让红眼敌视的双方握手言和,能让一场即将发生的血案归于平静,能让纠纷双方信服法律的“公道”。
他是乐业县花坪人民法庭庭长,自治区优秀法官廖厚新。
1
“婆婆妈妈”的公道:
要让人既服判决也服气
“最初选择份工作,觉得法官这个职业很高大!”
1991年,廖厚新来到乐业县花坪人民法庭工作。看着身上佩戴的国徽,他有一种梦想照进现实的喜悦。
可是,这份“高大上”的工作,处理的大多是一些琐碎小事。于是,廖厚新也变得“婆婆妈妈”起来。
“基层法庭审理的案件,不能一判了之,得案结事了。不然有可能一件小事,就闹出人命呢!”廖厚新说,这些纠纷案件大多来自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乡邻之间,如果简单地采取判决执行的方式,虽然可能案件了结了,但是也可能会让矛盾闹得更大。于是,调解结案是最常见的处理方式,得让人既服从判决也要服气。
花坪镇农场屯韦氏兄弟俩,因土地纠纷闹了好些年。村里调解多次无果,亲兄弟俩甚至刀棍相见。去年12月,哥哥将弟弟告上了法庭。
“老廖,你去管他们家的事可得脱层皮哦!”受理此案后,有人这样劝廖厚新。
廖厚新心想,这案子容易判,但如果判下来进入强制执行程序,两兄弟估计这辈子都不可能重归于好了。因此,他决定与书记员前往调解。
一见到哥哥“请来的法官”,情绪激动的弟弟韦某把手放在腰间刀把上说:“你们要硬来,会死人的!”
“老弟,我是来帮你家解决问题的。如果一出事,让法警把你抓了我面子上也不好看啊!”廖厚新轻声一句话,对方的手离开了刀把。
按照廖厚新多年来的经验,处理这样的纠纷一定得把自己融入当事人,让他们感觉到是真心真意为他们好。“如果只是以一个法官的身份去做,很难做得通。”
“老廖,由你来定,我们信得过你!”在多次将心比己的调解后,两兄弟服从了廖厚新的调解结果。
24年来,廖厚新审结各类案件近1500件,其中约85%都是调解结案。而且这些案件,无一件被上级法院改判或发回重审,无一件出现上访情况。
2
“口是心非”的公道:24年的真心坚守
“哎呀,在乡下做调解会很心烦的,我巴不得赶紧退休了!”已经57岁的廖厚新笑着对记者如是说。
不过,这被廖厚新的同事们证明是“口是心非”。
按照相关政策和廖厚新的身体状况,他其实是可以申请提前退休的。乐业县人民法院院长卢吉宁介绍说,廖厚新凭借这些年获得的成绩,曾有多次升职调离山区基层法庭的机会,但是他选择了坚守。
由于长年累月的加班,廖厚新患有心血管疾病,医生曾建议他减少工作量多休息。但他依然敬业如故。上级得知此事后,劝他赶紧去南宁的大医院全面检查治疗,廖厚新一直拖着不愿去。廖厚新的老相识、县委政法委书记黄茂兵告诉记者,老廖这是担心去医院呆太久,怕群众找不到他会有想法。
24年的坚守,“廖法庭”已经成为当地群众眼中公正的代名词。2014年,廖厚新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法官。
花坪人民法庭书记员黎燕娜介绍说,现在辖区群众有纠纷解决不了,都会说“走,找廖法庭判!”
还有3年,廖厚新就到了退休的年龄。
“退休?那我就去村里或者镇上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做义务调解员吧。每次调解成功,心里都感觉很甜的。”当记者问起廖厚新3年后的打算时,他摩挲着胸前的国徽笑称。
3
“六亲不认”的公道:以身作则的法律标杆
廖厚新是土生土长的花坪人,复杂的人情网往往会给他带来一些羁绊。但是,廖厚新却是出了名的“六亲不认”。
“那个(指徇私情)千万搞不得,搞一次就完蛋了!”廖厚新说,不管积累起多少威信,都会被一次人情官司毁掉。更重要的是,这会影响到群众对司法公正的信任。
2012年上半年,廖厚新的侄子廖明约因为土地纠纷将人告上了法庭。结果,他一听说这事就按规定主动申请了回避。
叔叔是庭长,就算回避了多少也能帮“打点”一下吧?让廖明约没想到的是,叔叔不仅拒绝了给他帮忙,还狠狠地批了他一顿。
“来为案子走关系求情的,电话不接门也不要开!”这是廖厚新给妻子定下的家规。
其实,廖厚新并非是六亲不认的铁石心肠。在花坪镇甚至在乐业县,他是出了名的大孝子。
2011年9月,廖厚新的父亲突发脑溢血不省人事,亲友们都认为老人年事已高,脑溢血又不是轻易能治好,瘫痪之后的照顾更是个大麻烦事。廖母不忍看儿子辛苦,也哭求廖厚新放弃治疗。廖厚新说:“放弃是容易,可我没能好好孝敬父亲,那我和被告席上那些不尽赡养义务的不孝子有什么区别?”
后来在父亲瘫痪后,他无微不至地照料着,一时被传为当地美谈。2013年,他也因此获得乐业县首届获“十佳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渐渐的,廖明约等家人亲友也理解了廖厚新,并且被他所影响。“走在街上,听到人家介绍自己‘这就是廖法庭的女儿\’时特别骄傲。”廖厚新的女儿廖乐娜如是说。
廖乐娜是乐业县公安局的一名民警,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她也在自己岗位上做出了不凡业绩,成为一名自治区优秀人民警察。
“六亲不认”的廖厚新,被当地群众尊称为“廖法庭”。
乐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业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