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顺东 本报通讯员 吴桂群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村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村党支部这个“车头”。乐业田林跨县域大坪联合党总支部就是一个典型。
乐业县甘田镇大坪村与逻沙乡党雄村,田林县浪平乡西华村、弄鞋村交界。地缘关系复杂,两县四村曾纠纷不断,发展更没门路。2009年12月,乐业在该地带探索建立跨县域大坪联合党总支部,4个村推举大坪村支书刘庆康作为联合党总支部书记。4年多时间,在刘庆康的带领下,两县4村33个自然屯700多户3050名群众和谐相处,孩子一起上学、生意生产一起做,逐步走上了发展之路。
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
“阿姐,你这个猪肉多少钱一斤?便宜点咯。”“阿叔,这两天都不见你,刚从西华村过来呀?”……
7月7日,甘田镇大坪村大坪屯农贸市场,两县四村的群众操着壮语、苗语、桂柳话汇集到这里做买卖,十分热闹。
“往年,大家分得很清,我是大坪的,你是田林的,他是逻沙的。搞了联合党总支部,大家一起干,纠纷少了,感情好起来,发展也顺利。”刘庆康介绍,联合党总支部采取“学习共进、资源共享、组织共建、产业共兴、稳定共保、项目共推”工作思路,调处跨县域纠纷、受理群众申请事项、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跨县乡慰问党员、发放各类抗旱物资,受益群众达4000多人次。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刘庆康做了党总支书记后,组织群众开展民意测评、“两委”考核制度、党员形象监督台、科技致富示范岗等系列活动,让党员带头干,由群众来评价好与不好。刘庆康说:“让评议的主动权掌握在群众手中,党员干部协调解决问题就会更客观和公正,群众就积极拥护了。”
近年来,党总支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争取县直部门投资630万元对甘田村至大坪村部18公里的道路实施硬化;投资145万元的大坪小学建设完成;投资26万元的大坪农贸市场和公厕项目投入使用……
如今,两县4村商品在大坪屯畅通无阻,田林学生同等就读大坪小学,甘田镇卫生院还派两名医务人员轮流驻大坪卫生室服务周边村屯。“辖区存在的商品流通难、学生就读条件差、就医难等诸多问题,目前都已逐步解决。”刘庆康说。“以前仅由一个村党支部解决不了的问题,上大坪联合支部就能够解决了。联合支部很成功,为了我们群众做了大量工作,这是实实在在的。”与大坪村相邻的田林县浪平乡西华村村民隆吉明说。
帮传带增强群众的致富能力
“如果我没有做过,自己都挣不到钱的话,凭什么去说服村民跟我干?”这是刘庆康的做事原则。
刘庆康还只是大坪村支书、主任的时候,他就第一个种植上百亩枇杷、核桃、竹子,并发展母猪养殖和经营小卖部,已经是大坪村的经济能人。
联合党总支下辖的4个村都是典型的贫困石山村,靠什么发展?全村人都看着刘庆康。
“第一,我要成为榜样;第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刘庆康放开手脚干起来。
为开阔眼界,刘庆康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以及致富能人到外地考察学习。
经过考察并结合联合党总支部实际,刘庆康确定了种植与养殖“长短结合”的发展项目,争取项目和自己出资发展枇杷、核桃、竹子和养猪等。截至目前,他们共种植枇杷80亩、核桃2000亩、竹子5000株,养殖母猪150头。
此外,刘庆康还组织实施“农家课堂”培训工程,定期开展培训活动,让全村95%以上的党员干部掌握1门以上实用致富技术,并让这批党员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与此同时,他还高标准创建“党员中心户”,强力打造党群致富联合体,目前全村共创建党员中心户9户,发展庭院经济示范户4户,致富带头人10人,党员结对帮扶150户,创建党群致富联合体1个。通过党员“帮、传、带”,有效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了群众的致富能力。
村民逐步富裕之后,刘庆康也开始抓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在2012年荣获自治区文明村(镇)荣誉称号。刘庆康不断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为大坪村搞建设,我们很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严格遵守村规民约。”村里的吴大妈说,大坪村的村规民约规定不能搞封建迷信活动和违法犯罪活动。一有空闲,大家都会相邀去文化活动室唱歌、跳舞、锻炼身体。
如今,走在联合党总支辖区,记者看到的都是新气象,公共戏台、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设施应有尽有。就算是流动人口最多的大坪村农贸市场,也是井然有序。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强本报通讯员吴桂群“谐里,谐里,和谐邻里!”10月中旬,记者第3次走进乐业县新化镇谐里村探访,听到了这样的赞扬声。以前的谐里村是个有名的“五乱村”,如今已是“自治区级生态村”。谐里如何...
乐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业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