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杰(中间)坐在凳子上讲述他的致富经
乐业县连篆村的两大主打产业,一个是烟草、一个是茶叶。1996年,连篆村村民开始大量种植茶叶,让当时正在开车跑运输的王自杰看到了一条发财致富的道路——开厂加工茶叶。从那时起,他就开始转行投入到加工本地茶叶的行列中来。18年来,王自杰通过对本地茶叶进行收购、加工、销售,把连篆村的茶叶推销到了全国各地,打开了南宁、广州、浙江等地的市场,销路一直很顺畅。然而,近年来,茶叶种植面积虽然在不断扩大,但由于没有树立自己的品牌,销路开始变得越来越窄,价格也逐渐走低,这让王自杰既乐又忧。
5月15日,记者采访了这位连篆村致富能手王自杰,听他讲述了他的创业经历。
乐: 收购茶叶让他走上致富路
一条崭新的水泥路从连篆村直通王自杰家门前。一扇开着的小铁门,院内有两排整齐的楼房,这时从院内传来几声鸡叫声,充满了浓浓的乡村气息。
48岁的王自杰看起来还很年轻,像30出头的青年。“可能是因为这些年赚了点钱,心态比较好,所以才显年轻。”王自杰笑着说,他现在主要是采购、加工、销售茶叶,相对比较轻松、自由,而在18年前跑运输的时候却很累,那时不像现在这么有精神。
18年前,王自杰开车跑运输,虽然赚了钱,新房也建起来了,但他总感觉不是长久之计,开始苦苦思考着未来的发展。“当时政府鼓励村民种茶叶,我看到有人开始办茶叶加工厂,觉得这可能会是一条更快的致富之路,于是也办起了加工厂。”
起初,王自杰没有多大信心,别人怎么做,他也怎么做,很多事情都落后于他人。后来,经过一段时间摸索,他渐渐掌握了行情,也慢慢上手了。“那时候,在茶叶收购的季节,我几乎每天可以收购35万斤左右的新鲜茶叶,晒干后大约有8万斤的干茶叶,每斤干茶叶能净赚1块钱。”王自杰对记者说,“那时候靠着收购、加工和销售茶叶,每年都可以赚到十来万。”经过十多年的经营,王自杰的茶叶加工厂从最初的小厂房发展到如今较大的厂房、小设备也换成了新的大设备。渐渐地,他成为了村里面的能人富人。
忧: 没有自己的品牌,茶叶外售价持续走低
“可是后来茶叶生意不太好做了,不是因为我们的茶叶质量不好,而是因为我们的茶叶没有树立品牌,竞争不过人家。”王自杰说到如今本地茶叶收购、销售的现状时显得非常忧虑,他说:“茶农将茶叶卖给我,不怕滞销,但今年的茶叶销路不好,价钱自然压低,现在村里的人对我是又爱又恨。”
王自杰表示,他也曾想过要创立自己的品牌,但他去了解后发现,如果要创立自己的品牌,厂房、设备、技术都必须严格规范,“虽然说我现在的厂房也算大,但是真正要规范起来,至少还要将近60万的资金,我拿不出那么多的钱来进行投资。”
连篆村是乐业县茶叶种植大村,其耕地面积共2000亩,茶叶种植面积就占其中的30.6%。茶叶没有自己的品牌,又是初加工产品,档次上不去,导致销路开始变窄,农民种植茶叶的积极性大减,甚至出现村民不想再种植茶叶、丢荒现象。如何改变当前这种局面,使连篆村茶产业发展走得更好更远,成了王自杰和村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树立自己的品牌,茶叶加工厂抱团发展,是解决当前连篆村茶产业发展瓶颈的一个有效方式。”右江日报社社长潘承环在连篆村调研时说道。
新闻推荐
孤儿三姐弟有书难读 盼社会爱心人士伸援手 □本报记者 喻武强 通讯员 牙韩胜
上山去采茶的三姐弟 当其他同龄孩子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乐业县新化镇连篆村百合屯孤儿三姐弟黎美红、黎勇弟、黎美变的上学之路却举步维艰。父母因病先后去...
乐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业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