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比赛现场
乐业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县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让乐业闻名于大江内外,各个民族世代传承的独特文化更让乐业独具魅力。
大年初一凌晨河边挑水
壮族人过春节一般会杀年猪、宰鸡鸭、互相拜年、请客吃酒席。布柳河流域的壮族人大年初一凌晨挑水的习俗却永葆自己与众不同的民族特色。
除夕晚,布柳河流域的壮族人家都要全家守夜,点长明灯,香火不能断。到鸡鸣时分,大家就带着一把香火和纸钱到河边挑水,在河边他们烧纸钱、点香、放鞭炮,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也有祝福家人来年身体健康、万事顺利等美好的许愿,而后就挑新年的头一挑水回家,他们认为新年的第一担水是最吉利的信物,他们将用这一担水供全家人洗漱,预示着一种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来临。
用完这担水后,人人都要穿上新衣服走出家门,见老人要叩头行礼,见孩童要给予压岁礼物祝贺。年轻人更是三五成群相邀到村外游戏,有的跳舞、有的唱歌……进行交友、恋爱等社交活动,情投意合的年轻男女会在这一天定下终身。
甘田舞龙乐陶陶
在地处乐业县腹地的甘田镇小盆地,距县城26千米,地势平坦,村寨密集,风光旖旎。每年正月初一到元宵节,这里都不定期地举行盛大的舞龙比赛和对山歌文艺节目。
舞龙在甘田镇是深受广大壮族群众喜爱的体育竞技活动,春节舞龙的习俗已有300多年历史。在舞龙比赛那天,参观的男女老幼,从四面八方不断涌来。在龙王庙宽阔的河滩上,有搭起看台的,有祭拜龙王庙的,有装扮龙灯、扎龙头、扎龙宝的,还有给舞龙生画脸谱、打扮衣裳的,场面一片繁忙。在龙王庙前,每条龙都张口吐信、额大角长、须发飘扬、神态威武,静候师傅点睛。当醒龙时辰一到,师傅念经祈福,求龙神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仪式后,就给每条龙点睛,此时每条龙都“活”了起来。大伙敲锣打鼓,鸣炮祝贺,护送群龙奔向预定的赛龙场地。
在赛龙场上,群龙列队气势宏伟,蔚为壮观,锣鼓喧天,逐一表演。有金龙飞天、火龙戏珠、青龙伏地、白龙缠绕、蛟龙盘曲、双龙夺珠、蛟龙入海、三龙团圆、龙凤呈祥等多个节目,各尽风采。舞龙队精湛的技艺和浓郁的壮民族风情征服了现场观众,演出全程掌声和笑声不断,将整个舞龙场地变成了龙文化的海洋。
在赛龙场外,那些穿漂亮衣裙的青年男女,总是在人群里东张西望地物色着自己心仪的伙伴,一旦相中了,便走到对方的身边假装搭话,他们互相问答,情意相投的,没等到比赛结束就相依而去了。
近年来,甘田镇为全力打造文化之乡,塑造特色旅游名镇品牌,进一步弘扬和传承“舞龙”非物质文化。在市、县各种文化比赛中,甘田舞龙队摘金夺银,成为非常受观众欢迎的节目,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赏。
高山汉族“过早年”
“过年咯,干杯!”此时,高山汉族陈家人高兴地举起酒杯畅快地喊道。不过,这一餐可不是年夜饭,而是早年饭。
乐业县板洪村利岗屯高山汉族群众有“过早年”的习惯。除夕早上的四五点钟,各家各户就会准备好饭菜,全家一起过个早年。这早年饭的特点是锅里的菜都以大、完整为主。长长的蒜叶象征着长寿,漂在汤面上的白菜叶预示着平平安安,拳头大的骨头偶尔露些小角于水面更是祈福着来年大展身手。祭拜祖宗过后,大家热热闹闹地开始这顿早年饭。
这早年有这么个历史来由。革命时期,土匪强盗猖獗,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利岗屯的男人们组成一支抗击队,经常外出抗战。除夕临近,土匪们看准了家家户户会摆出储藏的食物,打算除夕早上偷袭利岗屯。屯里的男人们接到密报,早早计划着埋伏工作。到了除夕这天,村里的女人们担心丈夫当天不能回来,又希望能一起过年,于是提前吃了年夜饭。天未亮,女人们就开始准备饭菜,又因时间紧急,光线不够,只能将未来得及切的菜倒入锅中煮熟。饭后,男人们就出去打仗了。女人们在家里左等右等,焦心地整理青菜蒜叶,并不停的祈祷丈夫们能平安归来。或许是女人们的祈愿得到老天爷的顾怜,终于在晚饭前,男人们凯旋,大家欢欢喜喜过年。从此以后,利岗屯的人们便有了“过早年”的习惯,并延续至今。吃完早年饭,村民们相聚一堂,欢声笑语中一起置办糍粑、米花、黑粽、花生糖等食物,为春节增添喜庆。
新闻推荐
本报乐业讯 4月17日上午刚到上班时间,乐业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办公室电话就响了起来,电话另一头传来急切的催促:“法官,我们看到罗某的轿车了,你们快来扣车呀。”据了...
乐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业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