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没想到几年工夫,凤山的旅游景点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目不暇接,客人一批一批地来了走、走了又来。凤山迎来了旅游业发展的春天!”日前,一位广东游客对凤山旅游业的发展发出这样的感言。
凤山县境内有多条规模庞大、构成复杂的地下河,这些地下河时而流出地表,时而潜回地下,造就了天坑、天窗、洞穴、竖井等鬼斧神工的喀斯特地质景观。最具代表性的有水秀石美的三门海天窗群,有面积达到41000平方米的穿龙洞,有造型独特、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汇聚的鸳鸯洞,有已探明长度达37公里的江洲地下长廊。凤山的奇特景色,被众多地质科考工作者誉为地质科学研究的“天堂”。
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产业优势,近年来,该县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平台,以创建世界地质公园为契机,加强景区地质地貌的保护。2010年10月,凤山县和乐业县共同申报的世界地质公园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审,成为全区首个世界地质公园。靠山吃山,傍水吃水,该县秉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做好地质公园边界划定,明确土地权属,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减少人类活动对珍稀地质遗迹的影响,在园区内全力打造生态旅游带,把独特魅力的地质遗迹、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纯朴浓郁的民俗文化,展现给广大游客。
依托优势,扬帆起航。近年来,凤山县委、县政府围绕全面打造“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长寿之源”、“世界休闲养生基地”三个品牌,运用国际尖端技术手段开展旅游资源调查工作,常年组织中英、中意、中澳、中美等多次洞穴、地下水联合科考探险活动,在凤山挖掘出世界唯一水上天坑、世界最大洞穴穴珠、世界最高洞穴长廊、世界级石笋群、中国最长古地下系统、中国最大溶洞群系统、广西第二长天生桥等一批地质遗迹景观,为收集旅游资源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与此同时,该县多渠道筹集申报资金,全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成凤山县游客服务中心、三门海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鸳鸯洞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世界地质公园综合博物馆、凤山革命纪念馆、梦娥蓝靛瑶民俗风情园、八龙革命遗址等,修建一批景区公路、景区游览步道、观景亭、观景台、停车场、旅游厕所,并对景区进行了亮化绿化,大大改进了凤山的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了景区旅游服务功能。在旅游促销上,创新方式,着力提高凤山的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迅速推开宣传面。截至今年10月底,该县共接待游客87.6万人次,同比增长24.6%,旅游综合收入4.83亿元,同比增长32.8%。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谭梅荣在骑行比赛中(受访者供图)南宁姑娘谭梅荣看起来斯文柔弱,但她穿上专业骑行服、带上头盔,骑上山地车,立马变得英姿飒爽。所以有人叫她“美美”,也有人称她“女汉子”。 成为骑友 亲眼...
乐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业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