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闻 靖西新闻 田阳新闻 田东新闻 平果新闻 德保新闻 那坡新闻 凌云新闻 乐业新闻 田林新闻 西林新闻 隆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百色市 > 乐业新闻 > 正文

广西水果问鼎“千万吨”

来源:广西日报 2012-09-14 19:00   https://www.yybnet.net/

李 标  陆小平

时近金秋,自治区农业部门调查发现,今年广西水果总产可望突破1000万吨,比10年前增加1倍多;而果园总面积不增反减,从1568万亩调减到1460万亩,净减100余万亩;按挂果面积计算,平均亩产从478公斤提高到781公斤。

广西水果问鼎“千万吨”意味着,全区城乡人均年产水果200公斤,其中农民人均水果收入突破500元。

10年来,果市趋于饱和,果价涨落起伏,这一“广西奇迹”是怎么创造的?权威人士道出4个字:“优果工程”。

“优果工程”是自治区政府发文启动、农业水果部门具体实施的水果产业发展计划,旨在“改低创高,提质增效”。以2003年正式启动“优果工程”和2008年开展“优果工程升级行动”为标志,第一阶段主题为“良种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产业化经营”;第二阶段主题为“产业集群化、质量品牌化、加工精深化、功能多样化”。

从优势品种到优势产业

良种开发实现集群换代

“优果工程”首先抓的是优化品种结构,形成产业差异化优势。经过努力,全区水果良种覆盖率从10年前60%提高到当前90%,集群“脱胎换骨”,主品突出,品种多样。

特色水果异军突起。目前全区葡萄总面积达25万多亩,产量超过30万吨,比10年前增长3倍,之前的“葡萄禁区”变成优势产区——这是众多特色果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一个缩影。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桂林市通过大力发展葡萄、早桃、枇杷、杨梅、夏橙、早熟梨等春夏熟水果和月柿、白果等落叶杂果,已由单一靠柑橘主打变成“三足鼎立”。贺州市建成连片10万亩“梅李之乡”,百色市形成芒果、板栗和特色柑橘三大水果板块。全区柿、梨、李、桃、梅、葡萄等落叶果产量从10年前68万吨增加到现在170万吨,比重从14%提高到23%;其中柿子产量跃居全国第一,南方梨产量华南居首,葡萄产量位居全国第十。

大宗水果优势更优。广西在熟期上促两头,控中间,在“特早、特晚、特优”上下工夫,争创全国一流柑橘、香蕉产区。柑橘类重点发展早熟温州蜜柑和晚熟夏橙,开发马水橘、茂谷柑等春熟品种,增加蜜橘等早冬上市品种,推广金橘留树保鲜,基本实现柑橘周年供应。香蕉类则推动熟期前移,应市期从原来4个月延长到8个月。目前,柑橘在全区已形成八大特色产区,香蕉则形成20个优势基地,这两大宗水果产量从10年前405万吨增加到现在670万吨,其中蕉类产量接近翻番。

珍稀水果争奇斗艳。各地因地制宜开发珍稀水果,实现特色更特,效益更好。南北葡萄产区在扩展面积的同时,推广一年两收技术,岁末时节也有鲜葡萄上市成为全国罕见的奇事。高海拔低纬度的乐业县将北果南移,建成8-9月上市的早熟猕猴桃基地,在国际市场抢占空档,卖出每公斤40元高价。灵川、兴安则在西番莲这一“南果”北移上取得突破。防城港、钦州、北海沿海三市引种台湾莲雾、无核荔枝、香水柠檬等稀有名贵品种,形成规模基地,填补广西空白。

从质量提升到品牌塑造

生产流通走向一体融合

10年“优果工程”,让广西水果业告别以扩张面积为主的历史,迈上提高单产、提升品质、增加效益的轨道,成功实现生产方式转变。

抓改低,创高产。10年前,广西不少果园是“小老头树”、“风景树”、“早衰树”。改造低产果园,是“优果工程”必破之题。贺州、钦州等地统一规划,累计完成“改低创高”200万亩,增产水果50万吨。南宁、柳州等地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改造香蕉、柑橘低产园,实现稳产高产,节本增效。玉林、贵港等地对低产荔枝、龙眼园采用高接方法换成早熟和晚熟品种,收到增产提质双重效果。百色市把10多万亩芒果传统品种换成全新良种,亩产值从2000元左右增加到5000元以上。农民说:“改造一亩,等于新种三亩”。

抓生态,保安全。广西水果特香甜,沼液、沼渣作有机肥功不可没。据测算,全区300多万座大大小小的沼气池,每年可提供沼液和沼渣9000多万吨,其中一半用于果树,即够1000万亩挂果树两次以上追肥所需。广西水果无公害,“绿色植保”是一大利器。近年全区果园累计推广诱虫灯、黄板、果蝇诱捕器、性外激素、以螨治螨、以蜂治蝽等绿色防控技术450万亩。专家介绍,每诱杀一头成虫,相当于消灭500-1500头幼虫。

抓“三避”,抗“三害”。霜冻、多雨、灼伤是广西农作物三大害,广西水果业采取盖膜、套袋为主的“三避”措施应对。兴安大搞葡萄避雨栽培,每亩增产15-30%,增价30%以上,亩均增收1200元左右。阳朔金橘2003年开始推广盖膜栽培,收到减少落果裂果、充分成熟、分批上市和延期采收四重效果,效益提高4倍以上。香蕉过去春种冬熟,上市集中,隆安、扶绥、浦北等地采用双膜覆盖栽培,结合蕉穗套袋,提前到中秋前后上市,果靓质好价高。据统计,全区水果业每年推广“三避”技术350万亩左右,减少损失约50万吨,增值10亿元以上。

抓采后,创品牌。广西从香蕉采后处理入手,建成香蕉采后处理线,柑橘、荔枝、龙眼预冷保鲜处理线50多条,年处理能力60万吨。结合出口基地建设,全区累计建成果品分级示范基地50多个,机械分级生产线50条,果品分级率从10年前10%提升到现在50%。结合商品化处理,改进催熟和保鲜技术,促进出口和远销,标准纸质包装率从2002年10%提高到现在60%,既改进外观,又提高卖价,还打造了品牌。目前,全区63个水果产品评上“广西名优产品”,10个产地评上农业部名优基地,优质果品率从30%提高到53%。

从初级开发到精深加工

创新经营推动产业升级

在近年一系列中国-东盟果品推介活动中,与10年前靠“地摊果”和果干主打的局面形成鲜明对照,广西越来越多靓丽鲜果与精美加工品同台竞秀,折射出流通滞后和加工腿短状况悄然改变,水果产业化成果喜人。

竞争催生新产品。荔枝干、龙眼干是广西传统初加工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形成,量大价低的东盟同类产品涌入,市场一度被挤占。广西水果骨干加工企业迅速变招,将原料果由普通的禾荔、黑叶荔改为核小肉厚的鸡嘴荔、香荔,抢占高端市场,虽然成本增加,却卖出原先数倍价钱。广西龙眼干生产则采用新型热风逆流干燥技术和配套机械,外观着色均匀,干燥恰到好处,质量较进口货明显高出一筹,成为送礼佳品。广西水果加工业在巩固罐头、果干、果脯地位的同时,还着力开发果酒、果汁等新产品。

招商培植新企业。近年,广西水果业通过温州招商、上海展销、北京展销、南北农业合作等活动,累计引进150多家企业到广西投资,先后在浦北、北流、平南、大新、平乐等地建立近20个出口基地,在防城、钦南、邕宁、岑溪等地建立30多个特色果品基地,进军境外市场和国内高端市场。区内众多小型加工点通过合股经营等形式提升档次,30多家果品加工企业成为省级龙头企业,加工能力从40多万吨提高到60多万吨。

规模夯实新基础。广西一手抓土地经营权流转,一手抓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升水果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10年间全区累计流转果业用地200多万亩,培植500亩以上的生产大户250多家;全区水果业累计建成800多家协会和合作社,带动120多万农户,平均每户增收1100多元。

新闻推荐

“谐里,谐里,和谐邻里!” ——三访乐业县新化镇谐里村

本报记者陈强本报通讯员吴桂群“谐里,谐里,和谐邻里!”10月中旬,记者第3次走进乐业县新化镇谐里村探访,听到了这样的赞扬声。以前的谐里村是个有名的“五乱村”,如今已是“自治区级生态村”。谐里如何...

乐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业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广西水果问鼎“千万吨”)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