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铁强 本报通讯员 袁永利 杨 来 刘明和
君住红河东,我住红河西。群众乘船你来我往,买卖物品,加工销售水产品,大规模发展网箱、库汊养鱼,开办水上餐馆……
这是乐业县雅长乡尾沟村和贵州省册亨县双江镇平华村的真实写照。两个小山村位于国家重点水利枢纽工程——龙滩电站的尾部,隔红水河相望,和谐相处宛如一家。
“是跨省联合党总支部架起‘连心发展桥\’,联民又联心,带领我们和谐共处谋发展!”平华村村民黄炳光感叹联合党总支部给当地群众带来的新变化。
一
雅长乡尾沟村拥有417户农户1817人,党员36名;册亨县双江镇平华村拥有128户农户728人,党员8名。两村虽流水共饮、习俗相同,但由于行政隶属的省份不同,又相隔滔滔红水河,群众交往不深,过去还曾因为一些土地纠纷等问题而积怨。
随着龙滩电站高位蓄水,“插花地”补偿归属之争、水面养殖之争等纠纷随之而来。一些库汊适于养鱼而因纠纷无人敢于投资;一些投资者看中优质宽阔的河面,想开发网箱养鱼,又担心触及到两村群众的利益受到干涉。
两村群众要求解决问题,加强交流、共同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需要有一个有效的平台来优化整合两村资源,消弭多年矛盾纠纷,促进共同和谐发展。(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在乐业县委的倡议下,经乐业县、册亨县组织部门多次对两个村进行实地调研论证和交流沟通,在征求党员和村民的意见后,今年5月14日,挂牌成立了桂黔跨省区域尾沟平华联合党总支部,设支部书记1名,支部副书记2名,支部委员4名,由雅长乡党委、双江镇党委共同委任。
二
“我家有2个小孩都到雅长乡小学读书,上学很方便,让我们父母少操心,是联合党总支部帮我们牵线搭桥的。”7月6日,学生放暑假,平华村民黄有国来雅长乡小学接小孩回家。
尾沟村、平华村行政隶属的省份不同,平华村村民的孩子到行政隶属的双江镇读书需要走路22公里,而到乐业县雅长乡读书仅需走路1公里。在联合党总支部的努力下,两个跨省接边县的教育部门经过沟通协作,实现了两村学生在两个乡镇自由选择学校读书,并享受与当地学生的同等待遇。目前,平华村有56名适龄学生到雅长乡中小学读书。
联合党总支部还积极引导两村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防、交通安全联防、计划生育联防等工作,双方达成在“防火、治安、交安、计生”方面联防的共识,并成立了由两个村12名党员群众组成的治安联防队。
联防联治工作始见成效。一是促进计生工作有序开展。以往两村一些群众为躲避计生政策,相互跑到对岸,造成两个乡镇都找不到人,但现在有了合作平台互通信息,群众通过“过河”途径躲避计生政策的现象大为减少。今年来,两村动员育龄人员返回各自乡镇做结扎手术共计16人。二是促进矛盾纠纷联调联解。建立矛盾纠纷联调机制,实现跨省界调处纠纷;建立起两村之间不稳定因素排查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济。针对涉界土地、山林等纠纷,联合党总支部牵头成立了“尾沟平华村情联解工作组”,落实两村干部和党员共同化解调处矛盾纠纷。龙滩电站蓄水后,尾沟村和平华村共有51户群众涉及67宗的“插花地”权属纠纷。在联合党总支部的协调下,目前已成功调处42户共55宗。
今年以来,两村共召开联防会议3次,共同组织群众在边界扑火5次,查处违章船只10艘,处理偷牛盗马等治安案件4起,查处计生违法案件8件。两村的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三
“我现在承包这一库汊面积50亩,原是两村的争议区域,无人敢养鱼。”外地老板陈福看着鱼儿翻跳,欣喜地说,“在联合党总支部牵头下,我每年付给两个村租金就可以养鱼了,年产鱼15万公斤。”
在联合党总支部的努力下,两村一批库汊权属、水面权属纠纷得到逐一解决,一些原本因纠纷而闲置的水域实现了无争议养鱼,新增可养鱼的库汊面积150亩、河面面积60亩。
在和谐安定的环境中,两村党员、经济能人相互送信息、送技术,发展经济的热情高涨。为了充分开发两村的桐果林资源,平华村经济能人罗永琼在交通便利的尾沟村投资30万元开办桐油加工厂,解决了两村群众30人的就业问题。尾沟村王有林投资20万元在红水河岸边开办河鲜鱼加工厂,日加工河鲜鱼500多公斤,解决两村移民群众养殖和捕获鱼的销路问题。平华村村民韦敢投资50万元购买中型渡船,可渡载大中型各类车辆,推动两村商贸运输正常化。
为实现两村的经济向纵深发展,联合党总支部正在向两省的上级部门申请资金支持,计划投资3000万元兴建现代化的客运码头和货运码头。
新闻推荐
以专业链服务产业链 领航特色高职发展之路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推进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纪实
黄金献周治走进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职院”),一面挂满牌匾的荣誉墙尤其引人注目:连续11年获“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先后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职业教...
乐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业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