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9时18分,靖西市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11月28日7时49分,又发生4.3级余震。地震发生后,百色市积极应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了一次合格的实战检验,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
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广大党员干部佩戴着党徽,冲在第一线,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在震中靖西市湖润镇,党旗高高飘扬。地震发生后的一段时间,许多党员干部没有回家,选择与群众在一起,应对可能发生的多次余震。
措施切实有效。在当地设立临时安置点5个,组织群众有效避险。在弄义屯篮球场、小学里支起了50多个帐篷,救灾人员忙着为受灾群众分发棉被、衣服等物资,这里安置了360名受灾群众。迅速采取的应急保障、电力通信、安抚安置等救援措施,使受灾群众的生活得以正常运行。
部门积极配合。地震发生后,靖西市立即启动了地震应急预案III级应急响应及地震灾害气象IV级应急响应,组织地震、应急管理、公安、交通运输、教育、民政、卫健、水利、住建、工信、自然资源、水利电业公司等部门及企业人员分赴震区开展灾害排查及自救指导工作。
救援队伍快速反应。百色市消防救援支队第一时间集结地震救援力量到震中灾区处置灾情。百色市红十字会组成先遣队,先赴灾区评估灾情,往灾区调拨200个家庭箱、100床棉被、20顶帐篷。
主流媒体担当作为。《右江日报》《百色早报》、百色新闻网等主流媒体派记者深入现场,及时作出详细的报道,让人们尽快了解灾区的有关情况,对稳定群众情绪,维护社会稳定,传递正能量作出积极的贡献。地震无情人有情,从百色主流媒体上看到一个个暖心的消息,看到了党委、政府坚强的领导能力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关心群众的热心场面。
总之,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百色市反应迅速,措施得力,经历了一次合格的实战检验,以满意的成绩,给全市人民递交了合格的答卷。
新闻推荐
李福德1975年的一天,广西日报在第2版刊登了一个“豆腐块”:《敏马大队努力扩大晚稻种植面积》,这时谁会想到,这篇只有200多字...
靖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靖西市,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