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靖西讯近年来,靖西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强化技能培训,开辟劳务基地,拓宽输转渠道等措施,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特别是助力精准脱贫的主渠道之一。截至目前,全市共输转城乡劳动力184097万人,创劳务收入17.61亿元。
不断优化服务体系,夯实劳动力转移就业基础。近年来,靖西市把建立健全劳务经济服务机构作为助推精准脱贫的主要抓手。一是在19个乡镇成立了就业社保服务中心,配备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劳务输转工作。二是为乡镇就业社保服务中心落实办公场所,配齐电脑、复印一体机、办公桌、椅、资料柜,开通网络专线,建立健全劳动力资源数据库。三是在全市291个村,确定劳务信息员,由村“两委”妇女主任兼任。形成了市有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乡有就业社保服务中心、村有劳动力统计信息员的劳务机构网络。四是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实名制登记数据库、城镇新增就业实名登记数据库、***劳动力培训数据库、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数据库等,实现就业扶助政策、招聘岗位、市场供求等就业信息多渠道发布和精准推送,有效解决了就业信息交流不畅、企业招不到人、群众找不到工的问题。
采用“订单式”精准输转。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采用“订单式”转移就业,引进有实力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联合自治区(市)内外企业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就业专项活动,举办“***、就业帮扶”专场招聘会,搭建用工平台,帮助重点群体实现就业。依托锰、铝工业基地,政府积极搭建用工平台,主动上门服务,与企业共享劳动力资源,整合培训资源,针对企业用工所需,为企业提供免费培训资源。近来年累计为锰、铝工业基地提供劳动力3156人次,解决了附近村民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的问题。
劳动力培训精准实施,提升就业竞争力。近年来,全市劳务精准输转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了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2016年以来,举办创业培训班3期共90人,核发创业培训合格证书90人。技能培训班59期11个工种,培训人数2540人,核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1172人。二是实现了由分散自发型向有组织型“转变”。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促动、能人带动、本人主动、社会齐动”的精准劳务输转格局。三是实现了由外出务工型向返乡创业型“转变”。大力实施农民工“回乡创业”工程,鼓励、吸引、指导外出务工者回乡创业。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返乡农民工、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成功创业678人,发展肉牛、黑山羊、乌龟、肉蛇、石头猪等养殖37户;铁皮石斛、沙糖桔等中药草和水果种植313户;汽车美容、快递加盟店、皮革制品加工等14家。先后涌现了返乡投资创建靖西益宝工业园的广东中山市广西商会副会长蒙日报,返乡创办靖西市联帮管家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的林江等一批创业先进企业代表,仅以上两家企业就解决了2000多当地人口就业问题。
依托锰、铝产业精准推进,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坚持异地输出和就地转移就业并重原则,因地制宜。一是以发展工业促进就地转移就业。依托锰、铝工业基地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吸纳安置一批农村劳动力。二是以项目建设促就地转移就业。靖西至龙邦高速公路、海升集团2000亩柑橘、300亩柑橘苗木以及1000亩草莓种植基地、天津宝迪1万头能繁母猪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项目建设,极大促进就地转移就业。三是以返乡创业促进就地转移就业。为进一步加强创业服务载体建设,培育壮大创业主体,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创业孵化基地作为促进和帮助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就业的有效载体,创建了古鼎香农批市场创业孵化基地1个,认定靖西市经济责任审计分局、靖西市人民医院、靖西市第三幼儿园等7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提供145个见习岗位,并免费提供创业指导、管理咨询、创业培训、法律援助等服务。截至目前,古鼎香农批市场创业孵化基地共入住企业43余家,吸纳带动就地就业325人,提供前景就业2000人。
□许正勇
新闻推荐
本报靖西讯“这条路终于硬化了,今后哪怕遇到下雨天,出行也可以很方便。”近日,靖西市新甲乡仁龙村合龙屯村民看到硬化好的屯道兴高采烈地说道。随着布密屯至农现屯段最后一段通屯路的铺设完成,新甲乡...
靖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靖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