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赵新伟
通讯员
赵新辉)
石旮旯地区出路何在?靖西市通过创新机制,将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与扶贫开发、滇桂黔石漠化治理结合起来,在石旮旯地区创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样板。南坡乡布龙屯形成的“示范农户+农家课堂+产业基地”发展模式,正是石旮旯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一个缩影。
南坡乡布龙屯地处中越边境一线0~20公里范围内,属大石山区,全屯104户510人,居住的边民均为壮族,耕地面积只有420亩,且均为旱地。守着贫瘠的土地,布龙人日子过得很不是滋味。在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中,靖西市把布龙屯作为边境0~20公里范围11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屯之一来打造,发动黄文学等3位经济能人示范种桑养蚕,开展示范户“农家课堂”培训,建立桑蚕生产基地,带动全屯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边民脱贫致富,探索出“示范农户+农家课堂+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成为石旮旯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典范。
夯实基础打造民族团结示范。围绕“民族团结、民族文化生态村”主题,利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整体推进村屯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投入资金22万元,建成文化活动室一座130平方米,灯光篮球场一个。2015年投资30.38万元,建成屯门、戏台及配套硬化工程。2016年投资67.77万元,实施建设通屯道路硬化1.5公里和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3年内共投入资金120.15万元,大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发展桑蚕产业夯实基础。
出台优惠政策扶持特色产业发展。2015年,靖西市出台了《农业产业扶持办法》,本级财政安排农村金融扶持资金1100万元,对在本市从事烤烟、甘蔗、桑蚕、水果、中草药、蔬菜、养殖等产业发展和农产品加工及流通的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企业,发放了助农贷款给予扶持。安排桑蚕产业扶持资金1500万元,为种桑养蚕户提供合格桑苗,加大小蚕共育推广力度,对致富合作社给予奖励。今年,出台了《靖西市2016~2018年脱贫攻坚脱贫户奖励实施细则》,对通过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边境贸易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脱贫的贫困户给予奖励,没有享受低保和边境0-3公里范围内边民生活补贴贫困户2016年脱贫的最高给予奖励10000元/户,已享受低保和边境0~3公里范围内边民生活补贴贫困户2016年脱贫的最高给予奖励5000元/户。
挖掘乡土人才举办新型“农家课堂”。实施“农村行业尖子领头人培训计划”,开展人才创新培训,拓宽技术指导面。近年来,南坡乡发展产业科技带头人30名,布龙屯村民黄文学被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全国基层农村科普带头人”称号。发挥科技带头人作用,开展“农民讲坛”活动,聘请农村党员中心户对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特色农业产业技术培训,吸引了平果、德保、凌云等外县、外乡干部群众共95批5000多人次到南坡参观学习。在布龙屯黄文学中心户创建“农家课堂”远程教育点,配备各种设备,对市内各乡镇前来参加培训的群众采取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形式,开展3~7天的实践教学,提高群众发展产业技能,扩大了示范带富的覆盖面,2015年南坡乡新增“农家课堂”6个。
建立产业基地带动边民脱贫致富。近两年来,整合各类资金160万元,建设布龙屯桑蚕生产示范基地。免费提供桑苗530万株,蚕种补助每张30元,蚕房补助40多户,无偿进行技术培训80多期,发放化肥、农药、蚕具等一批。修建产业机耕路2条共4.6公里、地头水柜2座700立方米、蚕砂处理池1座、山塘维修1座、小蚕共育室1座。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政策扶持引领,大力发展桑蚕产业,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去年,该屯有89户种桑养蚕,收入352万元,平均每人收入690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4100元增加到2015年的6911元。今年,布龙屯有54户种桑,每户年收入平均2~3万元,养蚕户比去年平均增收2000元。产业兴,边民富。随着边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也大大增强他们守边固土的信心和决心。
在“布龙发展模式”带动下,南坡乡特色产业实现赶超跨越发展,全乡水果面积发展到1.69万亩,人均水果面积0.6亩,桑园面积发展到2.09万亩,人均桑园面积0.8亩,水果和桑蚕成为石旮旯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成为靖西市特色产业发展的标杆。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南宁11月20日专电(记者赵刚熊红明)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通报部分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包括粮食加工品、肉制品、饮料、茶叶及相关制品4类食品共431批次,其中合格419批次,8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