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鲜在喂养小蚕那乐蚕农采收蚕茧桑园联防联治黄关勇在管护桑园那乐群众喜卖原蚕百合乡那乐桑蚕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10月24日下午,杨金鲜发出了250张小蚕,这是她今年售出的第12批小蚕,也是今年的最后一批。
45岁的杨金鲜是那坡县百合乡那乐村那乐屯村民,2005年在当地政府种桑养蚕致富的号召下,她从广东回到家乡,当年种桑,次年养蚕,10年后的今天,那乐村早已从一个盛产粮食的村庄变成一个桑蚕致富的村庄,杨金鲜也已从养大蚕转变为养小蚕,她的蚕苗培育点成了整个乡的13个点之一。
那乐村土壤肥沃,本是个产粮大村,种稻谷杂粮习惯的农民,起初对政府种桑养蚕致富的号召并不都买账,他们觉得种不熟悉的桑树,养小小的蚕虫,这也能致富?但杨金鲜毫不犹豫地做了第一批“敢吃螃蟹”的人。
“2006年开始养蚕,起初很艰难,2008年又遇到金融危机,蚕丝价低到3.6元/斤,能走到今天不容易。”杨金鲜介绍说,之所以从养大蚕转变成培育小蚕,也拜那次危机及现实需要所迫,“开始那时我们村没有小蚕育苗点,要到邻村去买,预订好了,可别人先去,人家就买了,不能如期拿到小蚕。”距离那乐屯较近的蚕苗点是规林屯,金融危机后,蚕丝市场不景气,规林屯原做蚕苗的周志元2009年把自己的蚕园出租给杨金鲜夫妇,在里面打理一年,掌握了一些育蚕苗的技术,2010年,蚕丝市场回暖,周志元收回蚕园自己打理,杨金鲜夫妇就回家继续养大蚕,卖蚕丝。
当时因为乡里蚕苗基地少,那乐屯村民经常不能如期拿到蚕苗,作为村部所在地的那乐屯村民迫切需要蚕苗,“难道我们自己培育不出来吗?”村民发出疑问,最后大家觉得杨金鲜有经验,就鼓励她做蚕苗,杨金鲜就这样转型了。
“今年是我养小蚕(蚕苗)的第3年,虽然很辛苦,但做得还不错,下半年每批售出约200张,这一次250张算是最高的了。”杨金鲜说,开始她培育的小蚕还会有些病症,自2013年9月玉林蚕种站的技术人员来到那乐村培育原蚕(即第一代蚕,蚕的母本),杨金鲜学到了技术,至今她养的小蚕都很健康,成活率高,靖西县很多蚕农来买她的蚕苗。
杨金鲜能有今天,她心底最感激两个人,一个是具体的人,就是曾给他们夫妇租蚕园并给予技术指导的周志元;另一个是多数人集合成的抽象人,即县乡两级政府。“如果没有政府引导、指导、扶植,我们怎么懂得养蚕呀。”杨金鲜说,现在国家政策好,她建小蚕培育基地还得2万元政策补贴呢。
记者在那乐村采访获悉,2014年,该村村民全年养蚕12批,今年蚕茧每张按质量高低售价在1400~2000元之间,整体折算,一亩桑叶地一年约能养2张蚕,一亩地种桑养蚕一年创造价值约3000元,跟种稻谷、玉米相比,实不可同日而语。
相关链接
那乐村辖12个村民小组452户1872人,有耕地面积2402亩,现有桑园面积1036亩,占耕地面积的43%,覆盖那乐、碳院、棉林、规林、坡兰、平论六个村民小组。其中,那乐屯建设标准园500亩,采取项目统一化管理,成为整个广西桑园标准园示范点之一。2013年,那乐村销售鲜茧8万公斤,鲜茧销售收入410万元,养蚕户户均收入4万元以上。
当地干部称,那乐是百合乡桑蚕种养的重要产区,百合乡又是整个那坡县桑蚕产业重心,占50%以上,2013年全乡种植9200亩桑叶,2014年还有所增加,可能突破1万亩,桑蚕给当地群众插上了致富的翅膀。
新闻推荐
靖西:政府代缴新农保 贫困残疾家庭养老有保障□本报记者 喻武强 通讯员 麻丽达 王会练 文/图
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到李秀利家宣传贫困残疾人代缴新农保政策。 今年6月刚...
靖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靖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