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婆合(中)与儿子□罗启业 摄
□陆毅
A 从富家太太到农家妇女
卢婆合1910年1月生,壮族。卢婆合老人现和大儿子卢克志居住。丈夫卢兴长1958年去世,从此,老人即守寡,不再嫁人。
据介绍,卢婆合老人年轻时长得很漂亮,山歌也唱得很好。加上她出身贫寒,富有同情心,打小就学会操持家务,家里家外,针线活和地里的农活,样样能干,自然成为村里青年小伙争相追求的对象。而当时家产雄厚、武功高强的卢兴长自然成为其中的胜利者。卢婆合老人20岁时就嫁入卢家。当时,卢家有良田数百亩,牛马上百头(匹),宅院宽大,房屋达数十间。家里长工达30多人。丈夫卢兴长又是当地方圆百里的南拳高手,武功过人。卢婆合自然过着富家太太的舒适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她家被划为地主,房屋和土地也被没收,昔日的富裕生活都成过眼云烟。自从丈夫去世后,持家的重担就落在卢婆合一人的身上,她避开当时人们对地主阶级的仇视与冷漠,勇敢地挑起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凭着往昔的精明和能干,她到县城批发一些日杂用品,然后挑着走村串户叫卖。听卢婆合老人说,当时很辛苦,每天都要起早贪黑,挑着担子去邻乡、圩上卖东西,一走就是几十里路,靠卖杂货换来的微薄收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卢婆合老人从先前无需劳动、衣食无忧的阔太太变为家里10口人的顶梁柱,由原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等人伺候的阔太太变为担负重任的农家妇女。几十年来,她独自一人承担着子女们的衣食住行、成家立业以及求学,直至子女们成家立业后,她才从高强度的劳作和超重负的精神压力中慢慢解放出来。
岁月的漫漫长河中,人间世事,风起云涌,起起伏伏,她历经种种磨难,从安逸的富家太太到日夜操劳的持家农妇。但她没有抱怨,始终坦然笑对人生。她似乎在告诫人们:做人就要积极面对现实,乐观处世,才能开开心心,乐享百年。她就是靖西县新甲乡新荣村牛行屯的卢婆合。
B 与人为善乐观处事
谈及老人为何能长命百岁,卢克志告诉笔者,老人心胸豁达,性情温和,从不与人发生争执,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最难得的是被没收财产后,老人认为这是大家劳动所得,应该大家享用。村里人说,新中国成立前卢家虽是地主身份,但也常常做些修桥铺路的积德事。卢婆合一家先后赡养村里5个自幼失去双亲的孤儿,还为他们娶媳妇和找婆家,分给房子、粮食和田地等,帮助和扶持与自己并无血缘关系的孤儿成家立业,这或许就是卢婆合老人能长命百岁的原因之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历史的特定原因,卢婆合与其他地主身份的家庭一样,也遭到种种非正常对待,但卢婆合不计较,乐观地生活。她把自己当做生产队的普通一员,生产队集中干活时期,卢婆合每天和村里的群众一起起早贪黑,卖力劳动,尽己所能,还经常帮助村里生产生活上有困难的人家。大家打心眼里欣赏她。土地实行包产到户后,卢婆合已是年过七旬,但地里家里的农活还能娴熟干练地处理得井井有条,特别是取消成分后,人人平等,她更受乡亲尊重。
C 身体健康特别爱干净
卢婆合的家人告诉笔者,老人的晚年生活起居很有规律,晚上9点上床休息,次日早上6点多就起来。每天吃过晚饭后还和儿孙们看电视、唠家常。饮食上喜欢吃粥,每餐都和家里人一起吃,家里没有专门为老人煮食。老人喜欢清淡,不爱油腻食品,对自家地里种的青菜、饭豆、红薯、芋头等情有独钟。老人虽年已过百,但眼睛不花,精神状态依然很好。若不是因为天气变化腿脚不方便,老人每天都要到街上走走看看,跟人聊聊天。在家里还能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卢克志告诉笔者,老人很少有病痛,一辈子都没有到医院打过针、住过院,偶有不适,刮刮痧、拔拔罐就好了。老人性情乐观,清心寡欲。由于老人特别爱干净,儿子孙辈们都悉心照顾老人,把老人的被褥衣服洗得干干净净,还常常给老人洗身和用热水泡脚,帮助老人梳理头发、修剪指甲,尽量给老人予以关爱。看着儿孙们都很孝敬,老人觉得生活很幸福。
老人很健谈,平时很乐意跟家人和邻居拉家常,每天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情。这也许就是老人能长命百岁的又一个原因。
【点评】 家常饭菜,饮食节制。老人偏向清淡素食,爱吃玉米粥和蒸鸡蛋,忌油腻和酸辣。老人还喜食黑饭豆。医学上认为,黑饭豆具有消肿下气、润肺燥热、活血利水、祛风除痹、补血安神、明目健脾、补肾益阴、解毒的作用,对腰膝疼痛、肾虚体弱、脾虚久泻、贫血、气短、消化不良、尿频尿急等有良好疗效。
新闻推荐
黄志远:一个壮族武术名人的半生传奇□本报记者 陆照德 文/图
黄志远在武术馆里演示武术。 人物简介:铜铃般的大眼睛,浓浓的眉毛,宽阔的胸膛,厚实的肩膀,说话声震四壁,武师的特征身形兼备,这就是靖西县南疆武术馆馆长黄志远。自小跟叔...
靖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靖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