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泉,位于靖西县新靖镇鹅泉村念安屯西边的山麓下,离县城约六公里,是靖西著名旅游景点之一。喷涌而出的泉水流成长龙似的鹅泉河,滚滚的河水浩浩荡荡朝着东南方奔流而去,流经生我养我的故土。
然而,令人非常惋惜的是,上帝造化大自然不作美,河岸上的农田与河流水位相距约一米多高。因此,靠水茁壮成长的水稻对河水束手无策,只能眼巴巴地望着清粼粼的河水从眼皮底下白白地流走,一大片稻田成了名副其实的望天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聪明的乡亲们创造了戽斗,用它来汲水灌溉稻田,禾苗终于喝上了甘甜的河水。这样,受益的稻田的确获得了好收成。但是,用戽斗从河里汲水到岸上灌溉稻田很费劲,怎么能解决大面积稻田的用水问题呢?面对着这个大难题,乡亲们又找到了“金钥匙”,即在河里拦腰筑起一道坚固的堤坝,在河坝两边开渠道,使河水顺利地过渠道潺潺地流到每一块稻田里。这样,戽斗灌溉渐渐成了历史。
提起筑拦河坝,我在孩提时曾亲眼目睹过。也许为了省力吧,建坝时间总是在枯水期。建坝前,乡亲们组织好人力,备好石头等材料。那年代,没有炸药雷管,只有大铁锤和钢钎,几乎靠的都是人力,困难可想而知。但是,乡亲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吓倒,而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在山脚下抡起大铁锤,敲开大石头,叮当叮当的敲石声不绝于耳。约摸奋战五六天,山脚下的石头已经堆积如山了。接下来,他们采用推、挑、扛等办法,踏着坎坷不平的羊肠小道,把这些石头运到建坝地点。
材料到位后,乡亲们开始下河筑坝。此时,只见一个个身体硬朗的男子汉排成整齐的队伍,裸着上身泡在河里,把一块块石头传递过去,再把一块块石头砌起来。就这样,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拦河坝终于像一条巨龙般横卧在河中。拦河坝虽砌了起来,但坝中的石头与石头间有好多大小不一的漏洞,水从此间钻过去。于是,他们先用较合适的石头来堵住,缩小漏洞空间,后再用杂草来堵齐。这样,一条用土方法做成的拦河坝竣工了!
拦河坝竣工后,河水慢慢地涨起来,被人们喻为大地血液的河水便经过事前开好的渠道汩汩地流进稻田,粮食喜获丰收,日子过得甜滋滋,人们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然而,每到雨季,发洪水时,某些坝段会被汹涌澎湃的洪水冲缺口,若不及时用石头拦住,久而久之,缺口扩大,水位下降,两边渠道水的流量大为减少,会影响农田灌溉。为此,每到枯水季节,水位较低,方便操作时,乡亲们便利用这个机会,不惜一切代价,投工投劳抢修,把拦河坝加固加稳。
拦河坝不仅帮助家乡人提高粮食产量,而且还为人们吃上“水产品”创造了良好条件。是啊,河坝里有好多洞穴,是鱼儿的幸福家园,它们喜欢在里面追逐嬉戏,繁衍生息。当时为吃上新鲜的鱼肉,好多人到河里摸鱼。我年幼时也很喜欢到河里摸鱼,每次收获少的七八两,多的一两斤。把这些河鱼煎熟后加上佐料,再端上餐桌,那缕缕扑鼻的香味令人垂涎欲滴。
然而,曾几何时,曾经为家乡人作出贡献的拦河坝,已被先进的抽水机取代,如今几乎每家农户都有一台小型抽水机,每到用水时,只要把抽水机置于河水里,接上水管,一开机,清澈的河水便哗啦啦地流进农田,方便、省力、工作效率也很高。
从戽斗到拦河坝,再到现在的抽水机,这个过程演绎着家乡人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
新闻推荐
本报靖西讯
近日,靖西县安宁乡村组干部调解了一桩家庭纠纷,成功劝阻了欲自尽的邓某,并使婆媳两人化干戈为玉帛,被群众传为佳话。8月14日,该县利定村纪练屯年近七旬的邓...
靖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靖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