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闻 靖西新闻 田阳新闻 田东新闻 平果新闻 德保新闻 那坡新闻 凌云新闻 乐业新闻 田林新闻 西林新闻 隆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百色市 > 德保新闻 > 正文

鲜活新闻是“跑”出来的□葛军献

来源:右江日报 2018-11-13 09:06   https://www.yybnet.net/

1998年10月14日,对我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那年的那天,我以年近30的“高龄”从教师队伍改行调入报社工作,成为新闻采编队伍的一名新兵。但严格来说,我真正以记者的身份参与新闻报道工作是从2001年9月才开始的。

“看到我的时候,我在纸上;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在路上。”《南方周末》曾以这句话,作为记者的至理。选择记者工作,就是选择了奔波忙碌。17年来,担着责任与道义,怀着天真与美好,我长年奔走在百色革命老区的村村寨寨、山山弄弄,观察、思索、记录、描述当今社会的人和事,采写了几十万字的稿件。一路走来,有苦有乐,有付出也有收获,可写的东西太多,鉴于篇幅,就写几件小事吧。

首次独立外出采访

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独立外出采访的经历。

2001年9月初,我偶然得知德保县东凌乡陇务村陇务完小校长农常初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山里的教学点教书育人,被中华慈善总会烛光工程办公室授予西部烛光助教奖,计划择日独自去采访。那天中午,在东凌乡教委办韦干事的带领下,我前往陇务完小。

出发时天气晴好,过小溪时我们是踩着大石头过去的。石头下,清澈见底的小溪流水潺潺,小鱼在水里惬意地游来游去……可好景不长,天空突然下起瓢泼大雨,虽然撑着雨伞,但我们下半身都湿透了。下午2:40左右,我们才走到陇务完小。听说记者专程来采访农校长,老师们都惊得不知所措,之前从未有记者关注过他们……下午5:30采访完后,我们就动身往回走。雨天路滑,艰难翻越几座山坡到达山脚后,我们顿时傻了:小溪已被山洪水灌得河水暴涨,水深及腰,水流湍急。韦干事找来一根树枝,并选一处较为狭窄的河段小心翼翼地涉水过河,然后才用树枝把我“牵”了过去……过了河,韦干事说:“好险!幸巧没事。再迟一点,我们只能借宿农家了。”

返城后,我写了一篇现在看来仍十分稚嫩的稿件——《以校为家的人》,在9月10日教师节那天刊发,至今我还保留那份剪报。

勤下基层抓“活鱼”

脚踩大地,才能仰望星空。新闻记者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捕捉到“活鱼”,才能使新闻宣传更好地为干群服务。

17年来,我在下基层采访的同时也主动地发掘自身和人民群众的感情,学会了讲当地方言、大碗喝酒,与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2011年10月,报社成立“走转改”采访小组,我从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走基层,我看到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喜人变化,闻到了大地泥土的芳香,拉到了群众温暖的双手,对自己转作风、改文风是一次极大地促动。近7年来,我采写了《上天遨游落地生根48个航天农业品种落户百色》《煤海深处90分钟》《88位边陲农民争圆“画家梦”》《326位外地老板涌进田东当“菜农”》《“过山瑶”户户修筑“安乐窝”》《一张桑叶“喂”富一个村》《田东芒果成“宝”三千网店热“淘”》《龙头公司勇当“冤大头”养鸡大户无惧“禽流感”》《博士书记蹲阁楼扶贫又扶智》《8千人移民乡打造出2条亿元产业带》等一批接地气的稿件。

由于工作成绩较为突出,2008年~2012年度我被评为百色市“十佳编辑”,2011年11月被评为广西首届“走转改”十佳记者。

午饭吃出获奖题材

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的第一技能,不是采访,不是写作,而是发现。就像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一样,记者的生命力其实就是记者的发现力。

自2008年12月启动国家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以来,田东县经过6年的探索,建立和完善了基础金融服务体系等“六大体系”,实现了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成为全国首个“信用县”、全国首个基础金融服务覆盖村一级县和全国首个实现转账电话“村村通”县。

2014年6月13日,我和潘总前往田东县采访农村金融改革。那天上午,我除了在拍照时不慎踩到一条正趴在地上睡觉的狗被咬了一口之外,采访进行得很顺利。是日中午,我们在东园宾馆吃饭,县政府招待办苏主任抱歉地说:“两位老哥,对不起了,县里出台新规,公务招待不给上酒水,只能用薯汁代替了……”招待不上酒水,十分切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本来那天我们是冲着农村金融改革题材去的,没想到吃饭竟“吃出”另一个新闻题材,纯属计划外。

出于新闻敏感性,我们一边吃饭一边与县委宣传部韦副部长详细了解此事,饭后又电话采访了田东县纪委、监察局的几名干部,掌握第一手素材后,写成了《不上酒水上薯汁田东公务接待“土得有样”》一文。

半天采写的2篇稿件《田东35万农民足不出村畅享便捷金融服务》《田东公务接待“土得有样”》,均获得2014年度广西新闻奖其实并不意外,因为农村金融改革、中央八项规定都是国家制定的大政方针,题材新鲜、主题较大,完全具备获奖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我采写的2013年度获奖作品《两只野鸡为他“孵”出百万家财》,也是饭间聊出的题材。

出版一本理论专著

出书,是一个写作者人生的一件大事。

2012年12月晋升主任记者后,潘总鼓励我出一本书。我付之一笑,心想报社人才济济、高手云集,比我笔头硬的人多了,要出书也得他们先出,哪轮到我?随后不久,韦朗风、彭志规两位老总也先后勉励我好好总结十几年来的新闻采编实践经验得失……

几位领导三番五次地鼓励,让我心有触动。掰指一算,自己在新闻战线上已耕耘了17个年头,走别的记者不想走的路,去别的记者不愿去的地方,马不停蹄采访,风风火火写稿,再苦再累也甘之如饴。期间,有幸得到不少同行高人的指点,虽也有47件作品获广西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但这只是在新闻采编上摸到了一点皮毛而已,谈不上什么突出成绩,却积累了许多经验、感悟。或许是自恋心态在作怪,在老领导的鼓励下,觉得好好总结一下17年来的采编经验得失也是有必要的。于是,硬着头皮如堂燕衔泥垒窝一样慢慢“垒”,权当是记者生涯的“中考”,也期望能给读者留下一点借鉴。

有人说“鲜活新闻是‘跑’出来的”,从事新闻采编工作越久,我就越觉这话说得有道理。于是,“跑现场”采写新闻就成了我的工作理念。可以说,“脚下出新闻”是自己从事新闻采编工作17年来的真切感受,遂把它当作了书名。

虽然,共20章27万字的拙著《脚下出新闻》已于今年3月初出版,现也不在新闻采编一线工作了,但我用“脚板”写新闻的路还在延伸……

新闻推荐

退伍军人创办扶贫车间

本报记者徐顺东通讯员农玉箫杨柳青“村党支部支持,现在我的工厂已经走上正轨,一个月销售额15万元左右。”在德保县都安乡多...

德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鲜活新闻是“跑”出来的□葛军献)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