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闻 靖西新闻 田阳新闻 田东新闻 平果新闻 德保新闻 那坡新闻 凌云新闻 乐业新闻 田林新闻 西林新闻 隆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百色市 > 德保新闻 > 正文

疑点重重话农姓□赵国凡

来源:百色早报 2015-06-11 02:44   https://www.yybnet.net/

坐落在德保县马隘镇太和村马爱屯的农氏宗祠。(图片由赵国凡提供)  

百色市12个县区都有农姓分布。在德保县,长期以来,人们口口相传,说农氏是从广东南海一带迁徙而来的。也有的说,农姓原来是侬姓,侬智高起兵反宋失败,朝廷采取“灭侬氏族”的暴行,为免遭灭族,人们纷纷将侬姓改成农姓而沿用下来。那么,到底农姓起源于何时?又有着什么故事?近日,笔者就这一问题在德保县进行深入采访。

被称为农氏通的农博学老先生,现在已是80多岁,这位退休老干部,出生在德保县马隘镇太和村太和屯。在他的印象当中,小时候听老人说,祖辈是从广东那边迁来的。老人们讲述有关农氏的点点滴滴,他都很留意地记录下来。退休后,族人推举他组织编纂农氏族谱,通过全面访查农氏族老、收集材料、查阅资料,对农姓的来龙去脉有了更多的了解。农博学在谈到农氏起源与发展的同时,也对本族姓氏一些疑点没有释怀。到底农氏有哪些让这位农氏通老人疑云不解呢?

疑点一: 先祖称来自北方 而北方却无农氏后人

农博学拿出《德保农氏族谱》一边翻阅,一边接受笔者的采访,并道出自己的疑惑。

据农博学介绍,《中华姓氏秘典》记载,农姓最早的始祖是神农氏,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农氏始祖源自山西的雁门关(今山西代县境内)一带,所以农氏的堂号为雁门堂、稼穑堂、务本堂,也是农氏族人的堂号。在另一些姓氏典籍中,也都有关于农氏的记载:周朝时,公元前1045年前后,周武王召神逐氏后人入官为管农业事务的官员叫农正官;《汉书》有车师国王农奇;《姓氏辞典》有农仕贵;《续遇志补遗》有农志科等名人。

农氏族人从北方到南方,有四次迁徙过程。第一次是秦朝,族人当时跟随大将军赵佗南征定居岭南两广地区;第二次是西汉末年,由雁门迁徙到山东青州白马草街;第三次是唐朝贞观年间,朝廷征集侬氏族入伍,由山东青州南迁,并定居云南富宁及右江上游地区;第四次在宋朝,开宝7年(公元974年),宋廷派山东青州白马草街侬威、侬能前往两广南汉国南海郡、左江一带驻扎军队,后来,侬能在广西太平府(今崇左市江州区一带)清剿匪患。他生有侬全福、侬全兴、侬全喜、侬全宽4个儿子,其后裔分布于左右江流域及德保、靖西、那坡和云南的广南、富宁等地区。侬姓原为农姓,入府为官以后,取官姓为侬,侬姓是农氏南下以后派生的姓氏。

从秦朝到宋朝的1200多年时间,西北、中原的农氏多次迁徙南下,逐渐成为唐宋以后壮族先民的一部分。可是现在,农博学查遍北方的各地却没有先祖所说的农姓,连山西雁门关附近、山东的青州一带也没有找到农氏,追溯到广东的南海县也没有侬姓或农姓的记录。难道先祖南迁后,就没后裔?又或者是广东那边的侬(农)姓全都往桂西南一带迁居?

农博学介绍说,北宋皇祐年间,居住在安德州(今靖西县)的侬智高起兵反宋失败,宋朝廷实行“灭侬氏族”的血腥大屠杀。侬氏族人纷纷将侬字的单人旁去掉,改为农姓。“或许是这个原因,居住在北方的侬氏后人,也受此影响而改姓吧。可是,侬氏族人也可以像我们一样变通,将侬姓改为农姓,那不就得了吗?为什么他们改得连一点侬(农)姓的痕迹也不留呢?”对于这点,农博学充满疑惑。

疑点二: 始祖坟冢墓碑上没写墓主的名字

农博学说,农氏始祖在德保这个地方创业的有农游、农陈、农能、农宾、农赫5人。1483年前后,农游、农陈两兄弟是从龙州来到德保开基创业的第一批始祖,是德保农氏族人共同的祖先。

农氏兄弟开发的第一个地方,叫坡骨村。坡骨村位于德保县城关镇西读村那西屯、都安乡三合村那排屯一带。在今都安乡那排屯对面的一座土坡上,有一座坟墓,墓碑上写着“农氏始祖”几个字,却没有具体刻上墓主人是谁,只写了100多个后裔的名字。农氏族人也只是口口相传,说那是始祖农游的坟墓。通常情况下,族人都非常注意始祖是谁,可是,这座坟的墓碑却没有铭刻墓主人的名字,让现在或以后的人难以考证,给后人留下一个谜。

疑点三: 农氏宗祠不在开基之地修建

宗祠也叫议事堂,是某部族人聚会商议本族事务的场所。如今,德保的农氏宗祠在德保县马隘镇太和村马爱屯修建。这是迄今为止,方圆百里仅存的一座农氏宗祠。

农氏宗祠坐落在屯前的球场旁边,是五开间砖木结构骑楼式的古建筑。农博学说,这座宗祠是清康熙年间(1717年前后),一名叫农仕拨的族长组织族人筹款修建的,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祠堂内正中设有一尊先祖塑像和一个土陶大香炉,拱门前台悬挂一顶青铜古钟。农博学说,每逢农历闰年九月九日,就是祠堂聚会活动日,风雨不改。聚会当天,县内的农氏及远在天等、大新、龙州、崇左等地的农氏都会派代表前来参加。活动主要为总结三年来族人中举登科,升官入仕等情况,并张榜公布。活动还对为非作歹者予以训诫,对以后三年提出努力方向。“这样的活动直到解放后才停止。”农博学说。

通常情况下,人们都有祖先崇拜心理,本族宗祠应该在先祖开基立业之地设立,以示纪念与尊重,而这座农氏宗祠则不同,不在祖先开基之地的坡骨村修建,却在与之相隔10多公里的马隘镇太和村马爱屯修建。这给农氏后人又留下一个不解之谜。

疑点四: 土客难分,土客同宗

关于侬姓族人的来源有土侬和客侬之说,土侬是土著居民,而客是外来侬人。从农游(1483年)入住德保起,其子孙后代繁衍各地,历经22代,共16支,现在德保农氏人口约为4万人。因农氏后人遍布崇左市的大新、天等、龙州等地及百色市的靖西、那坡县等地的壮族地区,人们便把不同来源的族人按语言语音异同,分为布侬、布央、布敏等不同的支系,各支系讲话的词汇和语音略有差别。

据史料记载,自唐朝以来,崇左市的大新、天等、龙州、扶绥等地左江流域一带,每年三月人们都有赶侬峒的习俗,几个村的人聚到一个族亲家聚会吃饭、交流情感。可是,笔者在德保县都安棋江村采访时,却碰到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同是农氏,上江屯讲的是央话,而相邻仅一百多米的下江屯,讲的却是侬话。而在两个屯当中,居民之间,央话和侬话都可以讲。下江屯的人到上江屯的人会话用央话,上江屯的人到下江屯办事,跟人交流用的是侬话。同样是该村,农其屯与之相隔不到百米的新屯农氏也有这种情况。

当笔者问起,讲央话这个支系是土侬,还是讲侬话的支系是土侬时,他们各有各的说法,直到现在还是没有明确的界限。对于这个问题,农博学说,说不清到底哪个支系是土侬,哪个支系是客侬,可是,不论是农氏还是侬氏,都是外来族群和本土族群通婚融合的产物,也是南北民族融合最典型的族群。“我们认同一个‘土客同宗,异源同流\’的说法。”农博学最后说。

新闻推荐

几声枪响 飞弹吓怔课中师生

本报德保讯  2013年9月,在德保县某中学安静的校园中,“砰砰砰砰”几声,把该校8(2)班正在上课的师生们吓了一跳,还未回过神来的师生们发现窗户玻璃和...

德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疑点重重话农姓□赵国凡)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