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闻 靖西新闻 田阳新闻 田东新闻 平果新闻 德保新闻 那坡新闻 凌云新闻 乐业新闻 田林新闻 西林新闻 隆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百色市 > 德保新闻 > 正文

德保末伦咏叹调 ——乡韵德保(七) □黄国闯 赵国凡 黄翠竹 文/图

来源:百色早报 2014-07-11 03:45   https://www.yybnet.net/

思古幽情广西首届乡土文化展演奖杯。 2012年德保红枫文化旅游节上的末伦表演  

2013年,德保末伦成功申报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谈起德保壮族末伦,了解它的人大都是上了年纪的,年轻人见得不多。2014年元月,德保末伦剧《祈福谣》参加“思古幽情”广西首届乡土文化展演荣获一等奖,至此,德保末伦才被掀起神秘的面纱。

德保壮族末伦文化源远流长

德保壮族末伦,“末”者,“巫”之谐音,“伦”者,叙述和论说之意。“末伦”即用巫调来叙说,“伦”还有“滚”的意思,即不间断地接连唱下去。

德保县文化馆原馆长苏朝普对德保末伦有一定的研究。他说,壮巫是壮族原始宗教的一种形式,它和其它宗教一样,都属于历史范畴。壮巫是壮族特定的历史产物,生活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壮族原始时代人民,他们对大自然奥秘无法解释,特别是对人在夜间做梦和生老病死更感到神秘莫测。因此,他们便开始幻想,最终臆想世界之外一定存在着超自然的力量。于是,他们便幻想着去寻找一种超然的神力,并通过它来消灾除祸,驱瘟防病,排除饥饿,并能偿其所愿地叫气候、动物、庄稼、健康、寿考等遵从自已的意旨,使他们在心灵上得到安慰,精神上得到寄托。壮族巫教是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的自然意识下产生的。壮族是我国南方百越民族中的西瓯,骆越的后裔。壮族社会的发展和其他民族一样,曾经历漫长的原始社会这个发展阶段,专家认为,壮巫是在原始社会里的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百色学院中文系张国荣副教授曾考证,《九歌》应是源于百越民族母氏社会的“娱神乐歌”。现代学者郑振铎先生在《中国俗文学》中引朱熹的话:“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祀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蛮荆陋俗,词既鄙俚。”这就是说:“信鬼好祀陋俗的蛮越,必使巫觋歌舞以娱神”。从这里就可以看到当时蛮越之地巫觋已经非常盛行。

壮族末伦历经几千年的历史,壮族《巫经》的招魂经说:“寒风加雪飞,去了归不来”。这和《九歌》中招魂歌的“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不可以久”意思吻合。

发展传承德保壮族末伦艺术

德保县文体局副局长李克成说,德保壮族末伦除了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外,还具有特别鲜明的群众性,主要体现在传统的末伦唱段。旧社会富人们不愿唱,也不敢唱。因为多数的末伦唱段,反映的全是壮族最底层百姓的遭际与命运,唱的尽是劳动人民的苦与怨,悲与伤,是劳苦大众用于表达心扉,吐露真情,哀叹身世,倾诉愤懑的唱段。因此说,末伦这一演唱艺术形式,地地道道地产生于壮族人民群众之中,它为壮族人民所拥有,为壮族群众服务,是壮族人民心目中一朵绚丽的艺术奇葩,尽管历代的统治者从没有给予壮族末伦应有的艺术评价,但它却世代相传,永不枯竭。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在党的民族政策和“双百”方针指引下,德保壮族末伦在多次民族民间业余文艺会演中登台亮相,大受欢迎,引起重视。而后民族文艺家和民族学者们深入调研,挖掘整理,并对其源流、变革与发展加以系统的整理评价,将其注入了民族艺术的典籍之中。《送夫出征》描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妻子送丈夫入伍抗战的离别情景。送行时,夫妻互相唱答。妻子勉励丈夫在前方杀敌,丈夫勉励妻子在后方处理好家务,双方期待早日胜利团圆。

前些年在贵州省召开的全国少数民族曲艺曲种认定会上,末伦被认定为壮族的代表性曲艺曲种。全国最具权威性的专业会议作出的定论,使壮族末伦成为民族艺术品种而得到发扬光大。今年一月,壮族末伦《祈福谣》参加“思古幽情”广西首届乡土文化展演荣获一等奖。

德保末伦三元素:巫师、巫经及曲牌调

马常悦是德保县城的一个巫师。他从事巫师这一职业已有30多年。他说,巫师生活在凡间,却给人感觉能与神域诸神相通,一般人对巫师感到很神秘。但其实巫师日常的生活与普通人一样,平日里,他们一样进行生产劳动,只是在主家“施法”时,不能杀生,不能吃狗肉和牛肉。仅这一禁忌与普通人不同。

壮巫认为,师公凭写字压妖,巫师靠唱经镇魔,如此可见《巫经》在整个巫活动中的重要性,且种类繁多:有护村经、卜卦经、招魂经、守魂经、求花经、求雨经、超度经、祭师经、祭神经等。如招魂经的教义是万物有灵论,认为活着的人个个都有魂魄附体,时刻都不能离开,一旦离开人体,人就生病,就遭灾。于是得请巫师来“招魂”附原身,唱着招魂经把生魂招回来。如招魂经所云:

魂兮魂

别离门离命

别离门离身

别离身出逃

你逃到荒野

荒野有恶魔勾魂

荒野有恶神作崇……

整篇“招魂经”约有两千多行,唱的尽是劝说魂魄回归之类的。由于“末伦”、“末生”是从《巫经》里派生出来的。因此,除了其内容不同于《巫经》之外。其唱调、韵律和句式仍与《巫经》完全一样。即前面一句的最后一个字的韵(也叫尾韵或脚韵)要押在后面一行的笫一至笫六句中的任何一个字的韵上(即为腰韵),一句连着一句把腰脚韵连环到底。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末伦”及又派生的地方戏曲——壮剧曲牌中的“平板”、“平叹”又进一步升华,强调凡七七句式的上句尾韵一定要押在下句的第五个字做腰韵;凡五五句式的上句尾韵一定要押在下句的第三个字做腰韵。

《巫经》和末伦及末生都同一个调子,这种调子深情婉转,更适应于独自叹唱,自我抒发感情。

链接:

末伦,又名莫伦、巫伦。壮族曲种。壮族末伦艺术主要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靖西等及云南省富宁县等地。其中德保末伦调具有一种独特的民间坐唱艺术,是一种坐唱型曲艺。一般单人自弹三弦说唱。末伦脱胎于民间宗教的巫调。《镇安府志》记载:“镇安俗好巫鬼”、“女巫则遍地皆有”,旧时壮民信巫,并善于运用巫调来说唱故事,叹吟自我,发展成为民间说唱形式。“末”者,“巫”之谐音,“伦”者,叙述和论说之意。德保县末伦曲谱是羽调式,各唱段以“种”声起腔,用“哎你呀”(或“哎杯呀”、“哎侬呀”)结尾。德保末伦的曲谱有羽调式,其旋律流畅、感人,情绪平缓、低沉,适合表现叹、诉、怨的内容。末伦有独特的语言结构和韵律,为上下句五言和七言体,每首句数不限,下句末字押上句腰韵,平仄交叉,形成连环式的韵律结构。德保末伦内容主要反映壮族社会底层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还有流传变异的汉族故事等。德保末伦传统曲目有《女儿媒》、《重台别》、《祭父辞》、《送夫出征》等。

新闻推荐

“哏漏当哏呷”: 一口酒 一句话 一个礼节 □本报记者 蔡 明

壮族姑娘端出美酒敬远道而来的客人。(资料图)  在德保县的很多乡镇,当客人踏进主人家门,当亲朋好友在饭桌上拿起碗筷时,主人家都会举起一碗米酒送至对方面前,恭恭敬敬地说“哏...

德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德保末伦咏叹调 ——乡韵德保(七) □黄国闯 赵国凡 黄翠竹 文/图)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