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新闻 桐城新闻 怀宁新闻 潜山新闻 太湖新闻 宿松新闻 望江新闻 岳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安庆市 > 岳西新闻 > 正文

竹生雅韵好消暑

来源:大江晚报 2018-08-09 01:16   https://www.yybnet.net/

古人消暑,扇为首宠。其起源较早,远在商代便有扇的雏形,但彼时仅为帝王出行遮阳挡沙之用。及至汉代,扇子始才发挥送凉之用,并出现轻巧简便且形状各异的竹制扇,有方、圆、六角等多种。赵飞燕被汉成帝册封为皇后时,其妹送她的礼物中就有六种珍贵的扇子。而那位曾写下千古流芳的《两都赋》的史学家班固,还专门创作了一篇《竹扇赋》:“青青之竹形兆直,妙华长竿纷实翼……度量异好有圆方,来风避暑致清凉……”足见竹扇之风靡。

宋以后,折扇渐兴,这是一种以竹木或象牙为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的能折叠的扇子。到了明清,制扇技艺更是演绎得炉火纯青,并传入欧洲后风行世界。其实,随着折扇的出现,文人雅士在这方小天地上寄情山水、抒发心志,扇子早已超出其本义而是成为一种珍藏品了。比如,近年来在文玩市场上大出风头的湘妃竹扇即可为佐证,一柄明代湘妃竹扇骨就曾创下过30多万元的拍卖纪录。

今人就寝喜抱枕入怀,尤其是女孩子更是有几个可心的长毛玩具相伴。其实“抱枕”古既有之,只是材质是竹制的,仅用于夏日,且还有个比较暧昧的名字,叫“竹夫人”。作为古代的一种消暑用具,“竹夫人”又名“青奴”,最早见于唐朝,但那时它还被称作“竹夹膝”,诗人陆龟蒙《竹夹膝》诗云:“截得筼筜冷似龙,翠光横在暑天中。”浙江宁海的十里红妆博物馆藏有两件“竹夫人”,是用打磨光滑的竹篾编成的圆柱形物,内中空,四周有竹编网眼,远望之有点类似江南一带捉鱼的鱼笼。其物虽小却透着“弄堂穿风”的科学原理,空气流通、竹篾生凉,抱着“她”睡觉想来也是很惬意的。这样的“神器”,兼之或可让人浮想联翩的名字,难免会让风雅的文人们爱不释手,也难怪大文学家苏东坡会留下“留我同行木上座,赠君无语竹夫人”的诗篇。

烈日当空,很多女性出行时便穿上了有隔汗功能的防晒衣。其实,古人早就发明了隔汗衣,一种叫“竹马甲”的竹衣可堪称古人消暑的传世之作。这种状若镂空透视装的衣服,通常选用观音竹为原料,由细小竹管串编而成,看上去很是轻盈。在古代,需要穿“竹马甲”的一般为官吏、戏子、道士这几个特定人群,也只有他们,大汗淋漓的时候仍得额冠高束、袍服在身。逻辑学家金岳霖的父亲是晚清的一名知府,他老人家就有一件“竹马甲”:“用切成了一寸或半寸长的空心小竹,用丝线穿连成三角形或四方形的图案织起来的贴心小褂。穿上这样一件小褂当然等于没穿。可是在这样一件衣服上面可以穿上蓝的铁线纱袍,黑的铁线纱马褂,这两件衣服也都不会沾上汗水。”“竹马甲”最早出现的具体时间未考,但从存世的藏品可知,其最起码也有着近400年的历史。如今,在江苏南京的中国科举博物馆、安徽徽州博物馆、岳西县博物馆里都分别珍藏着一件大体相同的竹衣马甲,无言地述说着一段段凝结着古人智慧的趣事。

对于国人而言,无论是“引望云山遥,销暑竹风清”的禅意,还是“龙吟细细、凤尾森森”之风雅,都不一而足地反映了竹子之于华夏文明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而在这“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的时节,品味着一件件与消暑有关的竹制珍玩,内心却早已是清凉无比了。

□陈佳

新闻推荐

草木之香 光阴之迹

周华诚散文新著《草木光阴》,让我有很深的契入感。我惊讶于浙西常山那个名叫五联村的村庄,与皖西南岳西一个名为木瓜冲...

岳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岳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陪妻学跳广场舞2018-07-31 11:04
评论:(竹生雅韵好消暑)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