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岳西县最北边的头陀镇石盆村,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人均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被列为重点贫困村。近年来,石盆村坚持走特色产业化扶贫道路,以传统茶叶产业为主,带动村民发展药材种植、土鸡养殖,同时结合扶贫车间、光伏发电等脱贫项目,实现户户有产业、人人有增收,村里每个贫困户有2项以上“长短结合”的稳定增收项目。目前,全村已精准脱贫136户496人,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6%——
产业是脱贫之基、致富之源。
位于岳西县最北边的头陀镇石盆村,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人均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被列为重点贫困村。“想脱贫、盼脱贫”一直是石盆村村“两委”最念叨的大事。
2014年,石盆村153户500多人成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占了全村总人口的近半数。经过两年多的扶贫攻坚,如今的石盆村已精准脱贫136户496人,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6%,剩余17户拟在今年全部脱贫。变化无疑是可喜的,这得益于头陀镇坚持产业带动,因村定产业,因户定项目,培育产业发展“主力军”。
周诗树是石盆村月形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只有他和母亲两人,早年因父亲生病导致家中贫困,2014年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开发了20亩山地种植美国红枫和鸡爪槭近8000株景观盆景。周诗树种植这些景观盆景一年后,率先成为村里的脱贫户。“脱贫工作是头等大事,我们要尽一切能力帮助所有的贫困户,为他们定位适合发展的产业,做到一户一产业,给他们提供产业发展资金,帮助他们从源头脱贫。”石盆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朱裕说。
在精准脱贫工作中,石盆村充分利用并开发茶叶产业优势,加速茶厂技术改造,努力提高茶叶品质和价格,壮大村茶叶专业合作社,扩充社员,形成产销一条龙格局户均增收1000元。与此同时,石盆村还创新发展红心猕猴桃、有机黑猪、油茶和中药材、苗圃等特色产业,实现户户有产业、人人有增收,村里每个贫困户有2项以上“长短结合”的稳定增收项目。
产业不同、模式各异,却都指向一个目标--最大程度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截至目前,石盆村累积发放到户产业发展资金34万元、产业奖补资金31.5万元,新建改建茶园1820亩、油茶1500亩,生猪养殖覆盖121户300余头。同时,建成并安装160KW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年内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4万元。
“扶贫车间”在村头
坐在工作台前,宛翠荣熟练地干着手里的活,裁剪、绞边、缝纫……和宛翠荣一起工作的还有20个工人,尽管他们的分工不同,但是那娴熟的技术动作却标准化一。这是9月15日,记者在石盆村的就业扶贫车间里看到的场景。“我来这里上班已经好几个月了,干的活不累而且都是按件计算工资,如果操作熟练的话每天最低80元没问题,一个月就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还能照顾到家里,这样的好事我以前想都不敢想!”宛翠荣一边忙活一边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将更多的“扶贫车间”建到乡村,让更多像宛翠荣这样的贫困人口能够就近就业,实现稳定增收,岳西县今年组织召开“百企帮百村”***行动,鼓励企业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实行市场化运作,积极采取分设“扶贫工厂”、“扶贫车间”这一新型、有效的扶贫模式,将车间建到乡村,把设备安进贫困户家里,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帮助其尽早实现脱贫,并走上致富道路。
借着这样一股东风,岳西新街箱包厂就这样建在了石盆村的村头。免费开展技能培训、无条件吸纳适宜贫困人口就业、时间自由、工资计件……面对这样一系列的优惠条件,家住石盆村河里组的宛翠荣想也没想就报名了,和她一起走进扶贫车间上班的20位村民中就有12个是村里的贫困户。
“企业将车间设在村头,贫困户不离乡、不离土就能实现就业,这种幸福脱贫模式值得推广。”头陀镇党委副书记王琪告诉记者,对扶贫车间的经营项目选择,一般都具有劳动密集型、易学易会、对年龄要求不严、特别适合贫困户就业等特点。扶贫车间的投入使用,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也能让留守劳动力灵活就业。
“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送政策到家”,如今,通过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头陀镇走出了一条“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幸福脱贫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文彬杨培生卢向波)9月13日,安庆高速交警四大队民警根据群众举报,在岳西道口将一辆未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的货车成功拦截,依照相关法规对驾驶员进行了严肃处理。9月初,岳西收费站一名收费员向...
岳西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岳西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