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省长李锦斌在市领导虞爱华、魏晓明等陪同下走访岳西县河图镇岚川村贫困户余海燕,督查*、精准脱贫情况。 记者 王政 摄
本报讯 4月7日,省长李锦斌深入岳西县响肠镇、店前镇、河图镇和来榜镇,进村入户,亲临一线,督查调研精准脱贫工作。李锦斌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坚持精准对焦、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做深做细做实各项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刘永春,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研究室主任叶晓明,市领导虞爱华、魏晓明、周东明、张小青,市政府秘书长江兴代陪同。
响肠镇新浒村位于岳西县南陲,境内冈峦起伏,溪水潺潺,群山壁立。2013年该村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55户、853人。李锦斌来到新浒村脱贫攻坚指挥部,认真翻阅脱贫攻坚建档立卡资料、了解脱贫工作目标任务、计划安排、实施举措等。看到该村将脱贫攻坚推进一览表、产业脱贫布局规划全部挂图上墙,200多户贫困家庭基本信息、贫困原因、脱贫时间、帮扶措施等一目了然,李锦斌十分高兴,对驻村扶贫工作组扎实细致的工作给予肯定。
李锦斌从图表中随机点抽了胡世友、胡发文两户贫困户,来到他们家中,亲切看望慰问。胡世友夫妇因病致贫,年收入不足1万元。在驻村干部帮扶下,胡世友申请了光伏发电项目、种植了茶叶、流转了山场,妻子被安排到村合作社务工,今年收入有望达到2万元,实现脱贫。去年刚刚脱贫的胡发文,因为加入了村合作社,年务工收入3万元,成为该县首个领到脱贫光荣证的脱贫户。李锦斌欣慰地翻看着光荣证、扶贫手册等,不住地颔首称赞。
为了挖掉“穷根子”,新浒村几名党员带头成立了山水间种养合作社,流转700亩田地,发展特色果蔬、水产养殖等,按“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合作社效益,同时还吸纳了71户贫困户,实现人均年增收5000至16000元。李锦斌高兴地称赞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真正践行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他鼓励合作社负责人要创新发展,引入“互联网+”等新手段,不断扩大合作社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易地扶贫搬迁是偏远山区贫困户脱贫的一项有效举措,深处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得怎样,李锦斌对此牵挂在心。他来到店前镇银河村实地督查正在实施中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听说该村今年计划搬迁33户91人,总投资589万元,李锦斌当即问道:“搬迁户是怎么产生的、新建住房什么标准、建设资金从哪里来、怎样让搬迁户稳得住、能致富?”省长一项一项问得具体、细致,帮扶干部则情况介绍得清楚、详实:搬迁户是经过户申请、组评议、村票决、镇审核、县审批层层把关确定的;资金由国家补助和政府贷款筹措;新建房屋本着“立足眼前、兼顾长远”原则,严格控制建设标准;集中点的劳动力就近安置就业、引导发展产业实现脱贫。李锦斌听了十分满意,称赞该项目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真正做到了按原则办、按规定办、按程序办、按情理办。他要求基层干部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摒弃相互攀比的错误观念,“丢掉面子、做实里子”,切实防止因建房致贫,同时,要提前做好搬迁后的产业发展、劳动就业对接,确保贫困户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山路崎岖,蜿蜒盘旋,从易地扶贫搬迁点离开后,李锦斌顾不上休息,一路马不停蹄,沿途随机抽查了河图镇岚川村、来榜镇清潭村脱贫攻坚工作,并随机选取四户贫困户了解脱贫情况。每到一个贫困村,李锦斌都实地查看驻村帮扶指挥部工作状况、详细询问驻村干部蹲点情况、深入了解脱贫攻坚进展情况。每到一户贫困户家,李锦斌都给他们送去慰问金,和他们亲切交谈,倾听他们的期盼和需求。在沈千发、余锡金等贫困户家中,听说他们有发展生产的愿望,却苦于没有资金来源,李锦斌要求相关部门要整合资源,积极协调解决小额免息贷款等,满足他们的生产愿望。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小岗入围最值得外地人游览地
岳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岳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