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生
王乐乐
记者
余菲菲)10月16日,环保世纪行走进了岳西县毛尖山乡板舍村。上午,村民储海正在将自家菜园里的蔬菜进行分批打包,准备发往杭州。储海告诉安庆晚报记者,高峰期的时候每天要发送二三十吨的蔬菜,根本忙不过来,日子比原来在外地打工充实多了。
2008年从部队退伍的储海和村里其他的村民一样,选择去往江浙地区务工。“虽然打工的日子很苦,但是在家务农的收入则是更低。那时候每年过年回家,家乡连条水泥路都没有,都是趟着泥巴回家。”
2012年,回家过年的储海被家乡的变化震惊了。“那一年,泥巴路全部换成了水泥路,老百姓们开始大力发展茶、桑以及高山蔬菜产业,村民家的生活都蒸蒸日上。”眼前的一切让储海动容,他毅然辞去了大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乡发展。储海首先开始了茶、桑的特色养殖,随着收益的不断增长,他又开始承包20亩土地,利用特殊环境优势,以高山绿色有机的理念种植蔬菜。“我们种植的蔬菜很受江浙地区的欢迎,现在的收益比原来好多了。”
岳西县毛尖山乡板舍村过去一直流传着一段顺口溜:山上无人管、河里没有鱼、垃圾靠风吹、污水靠蒸发,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的环境。尤其是2005年9月一场洪涝灾害,毁坏了许多房屋和土地,也唤醒了当地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强烈愿望。
2006年,板舍村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态村创建热潮,护山造林,改水、改厕、改貌,实施硬化、亮化、绿化、文化工程。如今,这里山变青了,村庄变干净了,污水没有了,河道有鱼了,昔日的贫困村已成为了省级生态村。2014年底群众人均年收入85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30万元。
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乡创业,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也落户大山发展种植业。今年73岁的储正明告诉记者,当地群众居住在这里非常幸福:“我们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我们现在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整个大地都是蔬果飘香,板舍风景也很迷人,绿树成荫,河道清澈,环境优美了,我们心情舒畅了。”
“一个梦想
一条心
一个目标
一起干”这是板舍村全村的共同口号。村党总支书记胡志东在采访中告诉记者说:“我们一直以生态保护理念为契机,为最大的优势,把我们农副产品发展成特色产业,田里有高山蔬菜,坡上有高山水果,山上有高山茶叶和油茶。”
近年来,岳西县大力实施“碧水工程”、“蓝天工程”、“净地工程”、“修复工程”。如今,拥有国家级生态乡镇7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岳西县已通过国家级生态县考核验收,成为安庆市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
新闻推荐
预计11月份岳西县农村淘宝交易额将达200万元
岳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岳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