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吴传攀
胡兴南)12月18日,岳西县冶溪镇金盆村农民刘焱华,在其家里向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递交了志愿捐献遗体申请书,完成了捐献遗体申请登记。他成为该镇申请捐献遗体第一人。
刘焱华今年46岁,系冶溪镇金盆村农民,因患强直性脊柱炎,十几年来不能从事体力劳动。祸不单行,自己患病期间,妻子外出务工,2000年在泉州的一次车祸中死亡,丢下了他和两个年幼的孩子。
妻子去世后,刘焱华身体每况愈下,如今靠拄双拐行走,不能独立生活,跟年近九旬的母亲在一起生活,女儿已嫁到外地,儿子长年在外务工,刘焱华的生活一直得到了社会和政府多方面的关照。为了回报社会,他去年开始萌生捐献遗体的念头,认为自己不能再为社会做出其他贡献,要求无偿捐赠遗体,供医学科研之用,捐赠所有器官,帮助社会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从去年开始,刘焱华先后多次与省市县红十字会电话联系,咨询捐献遗体相关申报程序。12月18日,岳西县红十字会负责人带着相关材料,上门为其办理了捐献手续。刘焱华在志愿捐献遗体申请登记表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立下了志愿捐献遗体的遗嘱。根据相关规定,还需直系亲属签名同意。然而儿女均不在身边,无法到场签字。但他两个儿女和88岁的母亲也支持和尊重他的选择,表示理解他的做法,尊重他的决定,毕竟捐献遗体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至此,其申请登记相关手续已办妥。
刘焱华在遗嘱中写道:“因本人长期患病,在电视上看到有人遗体无偿捐献能救治很多人,本人也长期受到政府和领导大力关护,我无以回报社会,也经儿女们同意,在我死后,无偿捐献全身遗体,供医学科研和需要救助的人使用。”
据受省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中心委托办理相关手续的岳西县红十字会办公室主任鲁年生介绍,刘焱华多次打电话给红十字会,要求捐献遗体,供医学科研之用,还有些器官比如眼角膜、肾脏等能用的尽量利用,这种想法很好,精神很可贵。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业焰
刘君
卢向波)2月6日,一阜阳大型拖挂车在驶往六安舒城方向的途中被困在岳西境内国道105线主簿段,由于车身过长加上路面结冰,无法向前行驶。被困长达5天后,2...
岳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岳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