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新闻 桐城新闻 怀宁新闻 潜山新闻 太湖新闻 宿松新闻 望江新闻 岳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安庆市 > 岳西新闻 > 正文

岳西黄梅戏的传承脉络(四)

来源:安庆晚报 2010-07-11 01:02   https://www.yybnet.net/

 

在音乐上,岳西黄梅戏艺人大量吸收高腔、弹腔及道教音乐,用于黄梅戏的唱腔、锣鼓谱。五河镇发现的高腔抄本上,就有光绪二十七年五月抄录的《黄梅调响》(即锣鼓谱)。经专家研究,其中有高腔、道教以及民间锣鼓班的锣鼓谱式,是黄梅戏形成期的产物,与当今黄梅戏常用的传统谱式虽然有不小区别、但有明显的传承关系。

岳西的高腔、弹腔艺人以及部分道士,有直接参与黄梅戏班社的传统,成为黄梅戏的司鼓、演员或戏师。自清末民初始,岳西高腔的柳发昆、叶题名、王会明、柳应周等鼓板师以及王为贞、秦长河等多位道士,经常为黄梅戏班司鼓,或登台饰演主角。柳发昆等还是怀、潜、桐许多职业大班的知名司鼓。

黄梅戏的唱腔与高腔音乐有深厚的亲缘关系。在岳西,艺人称黄梅戏的主调“平词”为“平板”。他们将黄梅戏唱腔归纳为“平板”、“二行板”、“三行板”、“对板”、“火工板”(急板)等“十大板”。其中,“平板”来自高腔的“滚板(平滚)”,“二行板”、“三行板”来自“紧中漏”。其他如仙腔、佛腔、撒帐调、五更织绢调、贺花烛、清水令、节节高、导板、来板等唱腔,则基本保持高腔、弹腔原来的风貌,转承为黄梅戏的唱腔之后,有的连唱腔名称都未改变。

黄梅戏早期的演唱形式,是用锣鼓伴奏,以人声帮腔的。这直接继承了高腔“一唱众和”、“不被管弦”、“其节以鼓其调喧”的传统。岳西高腔以“箍点”符号标腔点板的特点,也为早期黄梅戏直接继承。盛媛

 

整理

新闻推荐

来到岳西县城已然中午虽说是大别山腹地可地面仍然达到

袁 洋

岳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岳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所队联动查安保2010-09-04 00:35
岳西中学要搬迁?2010-08-26 00:40
猜你喜欢:
评论:(岳西黄梅戏的传承脉络(四))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