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新闻 桐城新闻 怀宁新闻 潜山新闻 太湖新闻 宿松新闻 望江新闻 岳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安庆市 > 望江新闻 > 正文

因病致残少年挑起谋生重担他用板凳撑起扶贫路本报记者常艳

来源:安庆日报 2018-05-21 09:12   https://www.yybnet.net/

乐观、自信、自立、自强、自尊……在望江县鸦滩镇连塘村村民徐德志身上,集合了残疾人应当具备的优秀品质。年幼因病双腿失去功能,仅靠一条板凳支撑行走,多年来,他做过小买卖,开过百货店,成立公司,办养鸡场,建休闲山庄,走坏了5条板凳。如今53岁的他依然单身,却帮助了十几名残疾人和贫困户走出贫困。

5月20日,第28个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程上,徐德志用一条板凳,用自己的方式行走在脱贫扶贫道路上。

严重变形的双腿,一双有力的大手,一条磨得发亮的板凳。初见徐德志时,他以凳为腿,一步一移。

由于长年用手撑板凳行走,徐德志的上半身十分宽厚健壮,与下半身瘦小变形的双腿形成鲜明的反差,使人心头一震。再环顾他占地50亩的庄园,随即便对这个笑容憨厚的汉子升起一股敬意。

“2岁时突然发高烧,一夜之间我的腿就走不了路了。”说起幼年时的得病经历,徐德志记得的不多,但父母抱着他四处求医的经历却历历在目。

访遍省市专家,诊断结果是小儿麻痹后遗症,无法治愈。从此,徐德志的童年便只有卧室和床,大部分时间都只能孤零零的躺在床上,门外精彩的世界于他而言,只是匆匆一瞥。8岁时,父母背着他去附近一个教学点读书,他才走出家门。但由于父母体弱多病,徐德志只读完三年级便辍学回家。

农民家庭、父母多病,加上四处求医,家中已无积蓄。“穷到过年都没有菜吃。”徐德志说。

随着徐德志惭惭长大,将来如何生存,怎样谋生?

那年正是1978年,13岁的徐德志迎来了改革开放的东风,他的人生进入了拐点。

“二爷爷帮我请好了师傅,到家教我学习制作烟香。”徐德志告诉记者,那个年代,抽黄烟很多,点烟用的烟香销路不错。又是改革开放,鼓励个人经营,我就干起了小买卖。

由父亲从太湖进材料,徐德志就在家中开作坊,磨粉、和泥、搓条、晒干,一根小小的烟香制作起来还颇费功夫。但不错的利润,让徐德志越干越有劲。

“一把96根,卖3毛钱,有1毛钱利润。一天可以做10把,就是1块钱。一个月可以赚30块。”说起当年的经历,徐德志依然很高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30元算是不小的月收入,但同时也伴随着艰辛。炎热酷暑时,顶着烈日晒破皮;寒冬腊月里,手指头全部冻裂生疮。但徐德志不在乎,一干就是20年。

以凳为腿 行两县勇创业

随着抽黄烟的人越来越少,徐德志的烟香生意越来越差,他开始谋求别的生路。

1998年,改革开放20年,政策越来越好。33岁的徐德志在家门口开了一家百货小店。“一方面是方便邻里乡亲,一方面也是我的再次创业。”

过去,由父亲从太湖挑回材料,徐德志只需在家制作便可。如今,父母年迈,33岁的徐德志必须要走出家门,自己去闯去拼。一条板凳便成了他的双腿。

徐德志的家在望江县鸦滩镇连塘村,每次进货都需要到怀宁县石牌镇,两地相隔近20公里。没有车,徐德志只能与有车的朋友相约一起。

与当今相比,二十年前的乡村道路状况并不好,乡间只能行驶三轮车,路上日晒风吹,到了石牌,他还要撑着板凳一家家进货。辛苦是肯定的,对于徐德志的身体来说,辛苦则是加倍的。

无数次摔倒,无数次爬起。练就了徐德志有力的双臂,也磨练了他的意志。虽然行走不便,对于乡亲们的要求,他却是有求必应。

“一年冬天,村里有人办喜事,急需各种物品。我叫上三轮车,就赶到石牌。”徐德志回忆说,那天他被突降的大雨全身浇透,冻得直哆嗦,可他什么也顾不上,及时将所需物品送到村民手中。

勤奋、热心、诚信,徐德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2003年,百货店扩大规模,同时开始经营水电材料生意,之后购买了三轮车方便送货。三年后,在家人的协助下,他将店面迁移到鸦滩镇集镇上,并开始专门从事水电材料的经营,还成立了水电材料装潢公司。

一位老奶奶,拿着过保质期的水龙头来买新的,徐德志看到了,立即给她更换了一个新龙头,没收一分钱。这样的例子在徐德志多年经营中十分常见。

“十几年来,只要在我店买的东西,坏了能换我都免费换,能帮他们修理的我都免费修。”徐德志的经营理念,让他赢得了顾客们一致好评和信赖,获得了很好的口碑。

不忘初心 板凳上的扶贫“领头雁”

多年诚信经营,徐德志一家摆脱了没菜过年的贫苦,早已脱贫的他却没有忘记贫困时的苦日子和脱贫路上的艰难。

2011年,为响应国家脱贫政策,徐德志在经营水电材料的同时,在当地政府的大力帮助下,与徐小结和袁源两个朋友共同办起了“百果园养鸡场”,利用当地广阔的山地资源和农家饲料放养乌鸡。原生态的肉蛋食品远销外地,深得好评。

帅红伢和帅小红是兄弟俩,全家是村里出名的贫困户。因为贫困,大媳妇跑了,留下了一个孩子,而弟弟有智力残疾,家庭极度困难。

办起养鸡场后,徐德志将兄弟俩聘为员工,包吃包住,兄弟俩在养鸡场做些捡捡鸡粪、扫扫卫生的轻巧活。

“我现在一年收入在15000到20000元,弟弟一年也有12000到15000元。如果不是徐老板的帮助,我们找不到工作,生活不敢想象。”帅红伢说。

2016年,结合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徐德志在褒隐寺水库边建起了“褒城山庄”,占地50亩,青砖红瓦,绿意融融,集钓鱼、住宿、棋牌、餐饮为一体。这些成果,全是徐德志用板凳一步步走出来的。

“山庄50亩,涉及26户农户,当时很多农户不愿意将地转给我。为不了给村里添麻烦,我挨家挨户去做工作,整整做了一年。”徐德志说。

700元一亩,租金5年付清,26户中有10户专门为山庄种菜,徐德志以市场价收购,若有过剩情况,徐德志也将蔬菜全部买下,不让农户有损失。

“我家有近2亩地,专门给山庄种菜,一年收入有两三万。”患有糖尿病身体不好的徐群根在山庄找到了工作,走上了脱贫路。

“我也苦过,现在有能力,就想帮助和我一样的残疾人和贫困户。”脱贫扶贫,徐德志从未忘记初心,在他的养鸡场,有残疾贫困户4人,山庄18名员工中,有贫困户9人,年收入都在15000-32000元不等。

2018年,脱贫攻坚关键年,又是改革开放40年,徐德志计划着要将山庄扩大规模,再征收500亩,种植果树和花卉,用于采摘和赏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我想再好好干,带动更多父老乡亲共同致富。”徐德志规划着未来,脸上全是自信的笑容。

新闻推荐

十年磨一剑 小米厂跻身骨干企业

望江县东方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坐落于望江县古炉乡,是一家集粮食收购、储备、加工的大型企业,也是安庆市“双百”工程重点骨干...

望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望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因病致残少年挑起谋生重担他用板凳撑起扶贫路本报记者常艳)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