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白萍
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看病难,看病贵的当下,人们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渴望超过了对其他任何物质资源的需求。医生则是这场生命修理过程中最核心因素,他们运用医疗技术延续患者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一位好的医生无异于生命再造之人。
在望江县医院,就有这样一位年轻的骨科医生,从医11年以来,他不断加强业务能力学习,探索疾病发生本源,为成千上万名患者解除病痛。他始终坚守在基层医疗最前线,用青春和热血践行着医者最初的誓言。他说,用最好的技术,让患者承受最小的痛苦,花费最少的钱就能治愈疾病,这是他毕生的追求。
他叫高学良,望江县医院骨一科主治医师。
只愿离基层病患更近些
剃着利落小平头,身穿白大褂的高学良看起来温文尔雅,一副近视眼镜后面满目温柔,身为医者的亲和在他脸上尽显。1983年出生的高学良今年34岁,当医生已经有11年。“当初考大学时,一心想着学医,觉得这是一份非常神圣而有意义的工作。”高学良告诉记者。
2001年9月,高学良进入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习,5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看多了遭受病痛折磨的人们因为看病难,看病贵而延误了病情,甚至最终失去生命。这对于高学良来说,是震撼,更是遗憾。
回到乡亲们身边,尽一己之力,解生命之忧,这便是他从医的初心和愿景。毕业后,他放弃了到大型城市医院发展的机会,毅然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望江县,顺利考入望江县医院,如愿成为了一名离乡亲们更近的基层医生。
多年来,高学良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用心的对待每一位病人。“他们既然找到我,我就应该给他们好好看病,这不仅是对病人的责任,更是对自己的负责,因为我是一名医生,我的工作就是做一个合格的身体修理工。”在高学良看来,做医生首先要有耐心,善于跟患者沟通,让患者从内心信任你,医患之间良好的合作是疾病治愈的前提。
新技术为病人带来福音
医者,医术是利器。在日常治病救人的同时,高学良始终保持着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工作热情。2015年8月,高学良被医院选派到南京鼓楼医院学习深造一年。在那里,高学良接触到了最前沿的新技术,看到了最新的医学研究。这一年对于高学良来说,意义重大。
“当时就想着,我要是能把这些医疗技术都学会了,那我们当地的病人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好病了。”高学良笑着说。他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学习的一年时间里,他成功掌握了脊柱骨折经皮微创手术、椎间孔镜技术等新技术,为望江县及周边县区病人带去了福音。
回到望江县医院后,高学良在科室主任的帮助下,率先在安庆市县级医院中开展了脊柱骨折经皮微创手术,该项新技术主要治疗脊柱损伤,譬如骨折。“以前治疗这类疾病都是进行开放型手术,对患者的损伤大,费用高,恢复慢。新技术只需要在体表进行定位,打四个微创手术孔进行手术,对患者的创伤非常小。”高学良介绍说。
接受此项手术的首位患者是一位47岁,腰椎骨折的农民。“如果按照传统的手术,我三个月都不能下床,半年才能恢复一般体力劳动,这对于我这样需要干活养家的人来说,无法想象。高医生的技术很好,我一个月就下床了,整个费用也减少了好几千块钱。”该患者表示。
针对脊柱的手术都是在神经边上进行,以往开放性手术时,切开脊柱层次,手术医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解剖标志,操作起来相对安全。但新技术进行的是闭合微创手术,医生看不到脊柱里的具体结构,这就要求医生定位非常准确,熟悉解剖关系,定位影像的结构要在脑子里同步形成实体结构,这对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截至目前,已成功运用脊柱骨折经皮微创技术为近30名脊柱损伤患者进行了手术,术后均恢复良好,社会影响力大。
针对椎间盘突出,高学良所在科室已率先在安庆市开展了椎间孔镜手术。“以前做椎间盘突出手术也是要切开,进行开放性手术,找到椎间盘,把突出的部分拿掉。现在运用椎间孔镜技术,在镜下进行操作,只在体表开一个8毫米的口子,就能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据高学良介绍,手术后两天,病人就可以下地走路。
此项手术切口小,对患者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无损伤,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患者的脊柱后方软组织,还大大减少了医源性的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短,基本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据介绍,该技术还能应用于部分颈椎间盘突出疾病的治疗。
新闻推荐
八月末,炎热的酷暑逐渐消退,天气已然转凉。位于安庆市望江县源潭工业园区的安徽省浩缘朋舒雅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的工作热情并未随天气的转凉而消减,车间内依旧是一片忙碌的景象。看着一件件...
望江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望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